“先方后药、首诊线下,禁止以药养医。”这些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成为了互联网医疗企业的“照妖镜”,此前依靠药品创收的企业开始纷纷迎合监管,由轻模式转向线下“重模式”。阿里健康率先加大线下实体店的布局,以期抢得先机。
1月10日,作为互联网医疗股龙头的阿里健康,连续两日股价走势强劲,今日涨幅更是超10%。
去年一度受互联网医疗监管趋严的影响而股价持续震荡的阿里健康,自年8月以来在全国范围内连续成立13家公司用于发展线下连锁药房业务。
年,受新冠疫情影响,以阿里健康为首的多家互联网医疗迎来了风口,营收和业绩大增,股价也扶摇直上,市值一度逼近亿港币。
不过好景不长,在线上问诊模式受冷和监管对互联网医疗趋严的背景下,以阿里健康、京东健康为代表的互联网医疗企业开始被投资者冷落,股价和业绩表现同样令人不满,阿里健康甚至在年中报亏损2.32亿元。
在此背景下,阿里健康似乎将矛头瞄向线下实体药店,开始加速布局,实现真正的线上线下融合。
阿里健康也走线下实体店模式?
打着新模式旗号的互联网医疗企业也开始重视线下了。
企查查数据显示,年1月7日,阿里健康科大药房医药连锁有限公司在山东再度设立用于发展线下连锁药房的全资子公司——阿里键康大药房(山东有限公司)。
公开资料显示,阿里健康大药房医药连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阿里健康大药房”)为阿里健康(香港)科技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截至目前,阿里健康大药房在全国范围内成立共计15家全资子公司。
而需要注意的是,这15家子公司中共有13家成立于年8月之后,其中8家是12月成立的。截止目前,企查查数据显示阿里健康大药房旗下的药房门店在全国范围内发展到了24家。
对于加大线下实体店的布局,阿里健康早在年就投资了漱玉平民。彼时阿里健康宣布向漱玉平民大药房注资4.54亿元。年7月,漱玉平民大药房连锁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上市,截至三季度末,阿里健康在该公司持股比例为8.41%。
从线上的轻模式转向线下的重模式,阿里健康为何做出这样的举动?
监管利剑下,互联网医疗“遇阻”
年10月底,国家卫健委对外发布《关于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征求意见稿)》,对互联网医疗平台的销售药品模式、问诊模式皆提出更严厉要求,强调要先方后药、首诊线下,明确提出要禁止以药养医。这也意味着有线下实体药店的支撑可以反哺线上。
同时,医师接诊前需进行实名认证,确保由本人接诊,其他人员、人工智能软件等不得冒用、替代医师本人接诊。
或正是因为监管的加强,阿里健康开始重视线下实体店。
不过,如今线下零售药店市场饱和,市场竞争颇为激烈。相关数据显示,全国药店门店总数达56.1万家,其中单体药店门店数量为24.19万家,连锁企业门店数量31.91万家,连锁率提升至56.88%,而阿里健康现在发力会不会为时过晚?实则未必。
小型零售药店需要借助第三方配送,并依靠药品代理商,其药店采购成本和经营成本必定攀高。同时国家药店监管趋严,中小型不合规的药店将面临出局,且近几年还有众多医药行业*策限制零售药店市场的格局。
同时,在一些列监管*策出台的环境下,执业药师资质管理办法限制了中小药店弯道超车的可能性,线下药店行业强者愈强,未来看来,大型企业市占率上升的趋势明显。
但对于未来的阿里健康来说,”互联网+连锁店”的模式发展,确实有利于开拓市场和客户群体的深度挖掘,但发展路上诸多问题中,首先要面临的是各地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多家老牌连锁药店占据的市场难以撼动。
值得注意的是,监管*策的发布也能有效监管互联网医疗行业的乱象。
老虎财经在阿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