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行业投资策略
1.1
医药板块下跌后需要回答的三个问题过去的一周,大盘经历了相当程度的调整,医药板块的表现更为差强人意,单周下跌幅度达到6.60%,继带量采购落地前后再次成为了单周跌幅最大的一级行业。在板块内部,个股的涨跌也出现了较大的变化,一些此前的“*策避风港”品种和强势品种出现明显补跌,板块配置情绪整体处于低位。
面对当下医药板块的态势,投资者难免会问如下几个问题:1、“*策避风港”是否还安全?已经大幅回调后的药品板块是否更值得投资?2、如何看待除带量采购以外新*策(特别是近期新开始试点的DRGs)对行业的影响?3、如果仿制药未来超额利润在带量采购的冲击下会逐步消失,那么长期来看,医药板块的投资价值又体现在哪里?
今天,我们的周报主要会对以上三个问题进行讨论:
●短期带量采购*策“加码”可能性不大,但投资人的担忧解除需要时间,继续配置*策避风港
我们注意到,近期从全国性*策层面,带量采购正在逐步释放温和化的信号。例如12月14日,上海药事所邀请中标企业代表参加现场“4+7”会议,明确一系列中选后执行问题。相关负责人提出,4+7试点地区是带量采购,在产能承诺、配送响应、采购使用、货款支付,以及医保支付等一系列配套措施上都有充分的保证,以体现权利和义务对等。对于非集采地区价格联动,药事所可出函(只针对中标企业、中标产品):基于采购模式不同(不带量)、预付模式不同,建议不采集4+7集采价格,并盖药事所公章。可见*策在各地的推广不太可能出现“一窝蜂”的情况,“模式”和“价格”一起联动(而非仅仅是价格的联动)会受到鼓励。
综合相关部门的表态,我们判断带量采购在全国范围内的联动会需要一定时间,未来在推行第二批带量采购试点的过程中具体方案也会存在一定优化的可能(我们的判断是*策大方向不变,但会更多考虑企业的承受力)。未来通过带量采购压低仿制药价格,使其盈利能力回归新常态将是大概率事件,但这一过程将是分批次的、渐进式的,优秀的企业具备在这一阶段转型创新的能力。
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看到,由于带量采购*策的优化的推进大概率将是渐进式的,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在短期内较难感受到这些变化,因而在*策预期完全稳定之前(即各地联动状况逐步清晰,第二批带量采购方案逐步明朗之前——大概率是在年的Q2以后),大部分投资者还会在*策避风港中“抱团取暖”。尽管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