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春节前医药板块的火爆相比,春节后第一天医药股表现太差,特别是疫苗板块出现了大跳水。如果说非要找疫苗板块下跌原因,有可能是与英美发现的变种新冠病*首现合体易传播且有抗药性。据财联社2月18日讯,全球多国出现变种新冠病*,美国科学家发现,来自英国的变种病*株与来自美国加州的变种病*株合体,形成新的病*株,这是疫情暴发以来首次发现变种新冠病*合体的情况。科学家暂时未知新病*株的影响,但忧虑会带来新一阶段疫情大流行。
春节前,医药板块上涨6.37%,节前医药板块成交额火爆。医药行业成交额为亿元,成交额占市场总成交额的11.1%。医药板块估值水平:截至年2月10日,医药板块整体估值(历史TTM,整体法,剔除负值)为52.44,高于年以来的历史均值(38倍)。医药行业相对沪深的估值溢价率为.3%,比上周上升了4.0pct,溢价率持续提升,位于四年中位。
我们认为,出现变异新冠病*,虽然会降低目前疫苗的有效率,但从目前流感疫苗的生产和研发来看,疫苗企业会根据新的*株,研发生产多价苗,而多价苗研发过程并不复杂,基本上2个月就可以研发成功,所以不用过于担心新冠疫苗的研发,还有就是,新冠病*变异和流感病*都属于冠状病*,因为每年有流感病*变异,所以才需要每年接种流感疫苗,市场才不会萎缩,所以对于疫苗行业的发展并非就是利空。我们继续看好,体现中国技术创新、制造优势、消费升级的创新药、CXO、生物制品、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将持续景气。
医药细分板块观点
自我国药*改革开始,国内创新药的竞争环境更加开放、竞争方式也由以往后端的商业化推广往前端的靶点选择、临床开发等环节转移,创新药的竞争更加激烈和全方位。从年至今推出了一系列促进创新药研发上市、进口药加快进入中国市场的*策,随之而来的是整个新药开发模式的巨大变革。从靶点选择、到临床试验方案的设计、再到研发管线的构建,都影响着未来企业的现金流和价值,这个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就是成药性评估和临床转化,尤其在临床转化环节效率与策略的正确与否最终决定着一个药品的上市进度与最终商业价值的大小验证,尤其是临床前研究的夯实。而Best-in-class、Me-better和Me-too产品更多寻求的是分子结构的差异,也更加适合当下绝大部分药企的研发策略。因此Fast-follow-on是寻求价值最大化的唯一突破口,应充分利用好国内创新药系列药*,尤其是肿瘤药和罕见病用药的附条件上市等加速上市策略。在个股选择方面,重视研发费用率、未来潜力品种的市场空间外,同时更要重视医学团队体系的完整性。
百花齐放,板块迎来*金投资时代,核心原因:1)国内医疗器械消费水平远低于欧美,此次新冠疫情有望加速国内医疗建设,医疗设备显著受益;2)国内厂家技术持续向中高端突破,进口替代加速;3)术式创新带来国内创新器械公司蓬勃发展;4)科创板将加快更多优质器械公司上市。另外,耗材集采等*策倒逼国产器械企业加速创新,龙头企业和创新企业价值凸显。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