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仁寿.中药*性的本质与合理使用原则[J].中国合理用药探索,,19(2):1-5.
摘要中药*性是中药药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药起效的基础与根本。中药*性具有动态可变性,其与剂量、炮制、配伍使用、用法等密切相关,*性反应的出现有时是中药起效的标志,而中药*性的本质与现代药学*性的概念和内涵不同。因此,应从中医角度出发,认识中药*性;利用中药*性的使用价值,避免中药*性的弊端;掌握中药*性的消减方法,从而更好地用对用好中药的*性理论。
关键词中药*性;*性中药;*性的本质;合理使用;方法论
中药*性的概念与内涵十分复杂,既包含了现代药学意义上的*理*性,即使用后容易引起的*性反应,又包含了古代文献中称的“*”性,即中药之所以成为中药,区别于普通的天然物质,是因其具有特殊的偏性,这样的偏性在古代文献中称之为“*性”。如《淮南子·修务训》载曰“(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1]这里所说的“*”就是指药物的偏性,即可以治病的植物,同时也包括一些可能引起中*的植物或矿物,从而逐渐成为可以治疗的中药。
中药*性是中药药性的主要组成之一,其与气味和归经一样,与中药的功能主治有密切的关系,同时也是认识中药药效的主要方面。但如果使用不当,或中药*性过大,则容易引起人体的*性反应。因此,中药*性涉及对人体是否安全的问题,故而长期存在着争议,并因为对中药*性认识不够全面或仅从现代药理*理角度来认识并看待中药*性问题,导致很多人反对中医药或不敢使用中药来治疗疾病,出现“谈*色变”的现象,这样十分片面。而源自天然动物、植物、矿物的中药与现代化学药物本质上有很大差别,因此不能以现代药理*理来看中药的*性,应当从多角度、多视野研究*性本草[2]。基于此,本文在充分了解中药*性内涵和本质的基础上,认识中药*性和合理使用*性中药,以期减少因使用中药不当而引起的不良反应。
1中药*性的本质1.1中药*性是中药药性的主要组成之一
中药药性的内涵十分丰富,有四气、五味、归经、*性、升降沉浮、厚薄、轻重、缓急、色臭、形体等[3]。*性是中药药性的重要内涵之一,其与气味和归经一样,被现代临床中药学所重视,并纳入教材范围,而其他在古代文献中经常记载的药物厚薄、轻重、缓急、色臭等药性已被现代临床中药学所忽视。所以,*性在中药的特性中十分重要,对中药*性的认识也是伴随着中药的起源而来,至今依然被中药学所重视。可以说离开了*性谈中药的药性是不全面、不完整的。
每一种中药药性如气味、归经、升降、*性等,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中药的特性。中药的*性起初主要是指药物的偏性,是指药物之所以可以治病的根本原因,后又认识到具有对人体产生危害的*性,关键在于如何应用。而由于偏性的程度不同,对人体的影响或伤害程度不同,现代常常将使用后容易引起*性反应的中药称之为“有*中药”或“*性中药”,而实际上中药的*性不仅是指有*中药对人体的危害,还包含了所有药物的偏性及其可能对人体引起不良反应。因此,可以说偏性是中药*性的主要本质。
1.2中药*性是中药药效的主要基础之一
*性是中药药性的内涵之一,其与“气”和“味”一样,也是中药能够治病的特性之一。目前,对中药*性存在2种相反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是药三分*”,认为中药的*性是永远存在的,常常引起人们对中药使用的忌讳,担心其*性对人体的危害。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谓的“*性”,通常被理解为中药中含有*性成分,对人体具有*性作用,因而有人提出要慎用或忌用所有中药。另一种观点认为中药无*,十分安全,而持这样观点者,通常认为中药不像西药那样具有*性,可以完全放心使用,甚至有的人认为所有的中药对人体都具有滋养作用。2种观点均具有片面性。认为“是药三分*”者,如果只是认为中药均有偏性,能治病疗疾,且具备传统意义上的偏性(*性),则无可厚非;但如果是认为所有中药均含有现代药学意义上的*理*性,则与事实不符。相反,如果认为中药皆安全无*,则会忽略中药的*性,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