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了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医院为依托的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科学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我校中医骨伤科学专业是全国骨伤专业中第一批进入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单位,与长春中医药大学及浙江中医药大学一起,共3个单位。
自年4月起,教育部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是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能力,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出台的重大举措,本次评选是教育部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以来的第三批评选。中医骨伤科学专业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点是对本专业中医骨伤教研室、骨伤病中心建设的检验,也是对本专业学科建设工作的肯定。近年来,中医骨伤教研室依托骨伤病中心,在第一临床学院副院长李刚教授,骨伤病中心主任李念虎教授的带领下,不断优化课程结构,加强专业内涵建设,突出“中医药+”和“+中医药”特色,形成以中医药为核心,中西学科交叉融合、协调发展的专业布局。
中医骨伤教研室始建于年,年升格为骨伤系,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点。年院系调整后,隶属于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年确定为省级重点学科。中医骨伤科学为山东省“十二五”重点学科。山医院骨科现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山东省临床重点专科,中医骨伤科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医院最佳临床型专科,医院最佳研究型专科,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骨伤名科,山东健康管理协会骨科分会会长单位,山东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会长单位,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等。
我院中医骨伤专业历史悠久,传承清晰,骨伤中心人员梯队充实合理,拥有齐鲁正骨流派工作室和齐鲁梁氏骨伤科中医药特色技术项目,充分发挥出中医药特色优势,推动了全省中医药事业传承与创新。年11月在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批复下成立“医院”,目前按照专业特色分化为创伤骨科、显微骨科、脊柱骨科、关节骨科、小儿骨科、运动损伤骨科、微创骨科7个亚专科,建筑面积平方米;门诊建筑面积平方米,急诊建筑面积平方米,手术建筑面积平方米,实际开放床位张,年门诊量20万多人次,手术1万余台次,其中三、四级手术占比达72%。
目前,中医骨伤教研室团队人才梯队充实合理,现有骨伤专业临床教师及医师97人,教授、主任医师29人,占29.89%,副教授、副主任医师27人,占27.84%;其中具有博士学位34人,占35.05%,硕士学位54人,占55.67%;其中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82.47%。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指导老师3人,山东省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指导老师8人,山东名中医药专家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山东省十佳医师1人,山东省高层次优秀中医临床人才2人,山东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指导老师9人,博士研究生导师5人,硕士研究生导师49人。山东中医药大学专职临床教师17名,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5名,讲师8名,基本形成了老、中、青三结合,以中青年学术力量为主体、结构合理的优秀师资队伍。
在教学科研方面,主编或参编教材及著作30余篇,年李刚教授申报主编的《中医骨伤科学基础》、徐展望教授申报主编的《中医骨病学》、毕荣修教授申报主编的《创伤急救学》3种教材获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中医骨伤科学专业院校规划教材主编立项,立项数量位居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前列;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面上项目)7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子课题)3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3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6项、山东省医药卫生科研项目14项、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65项;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5项、山东中医药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山东中医药科学技术奖二等奖4项、山东中医药科学技术奖三等奖5项、山东省软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山东省软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山东省医学科技创新成果奖二等奖1项、山东省医学科技创新成果奖三等奖3项、山东省保健科技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等。
在未来工作中,中医骨伤教研室将以此次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获批为契机,坚持*建引领,瞄准世界科学前沿、主动适应国家需求,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持续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挖掘学科发展潜力,激发学科发展活力,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不断提高本专业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中医骨伤科学专业将充分发挥一流本科专业的“示范领跑”作用,做强一流本科、建设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守正创新、奋楫笃行,努力开创中医骨伤科学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
来源丨医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