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药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邓子新院士生物药物研发从被动筛选到主动创
TUhjnbcbe - 2022/2/24 12:48:00
陕西白癜风医院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13926462726199884&wfr=spider&for=pc

CFIC导读

◆近日,在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举办的第30期“海上院士讲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院长邓子新院士受邀出席,发表题为“生物药物研发:从被动筛选到主动创造之路”的主旨报告。

从早期的肺结核到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流行性疾病一直是人类面对的最大威胁之一,抗生素是人类对抗流行性疾病的有力武器,但近几十年,传统药物的研发速度越来越跟不上疾病的产生速度,给人类带来危机四伏的局面。另辟蹊径,以用途为导向,以工程化的理念设计和创造新的药品,是合成生物学为人类健康前路指明的方向。

近日,在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举办的第30期“海上院士讲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院长邓子新院士受邀出席。邓子新院士在以“生物药物研发:从被动筛选到主动创造之路”为主题的报告中,以抗生素生物合成与代谢工程研究为例,通过最新研究,阐述从使用传统方法到利用合成生物学来创新天然产物的理念,并展示其针对精细化学品和天然产物进行创造性结构改造和创新生产的巨大潜力。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院长邓子新

随着很多药物逐渐被发现和利用,如今创新药物的研发难度和成本都急剧上升。邓子新院士表示,很多国外大型药企在这类药物研发方面的投入有所减少,主要是由于大量已经发现的药物重复发现导致无效投入。新药研发的链条很长,很多化合物最终都没有形成真正的有预防或临床意义的药物。新的生态环境,如深海等极端的环境可能会有一些特定的物种,或与其共生的其他海洋动物、植物,可能蕴藏着发现新药的生机和潜力。

如何进一步从中发现挖掘新药研发的潜力?邓子新表示,这就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新技术。合成生物学在大健康产业前景广阔,一方面可颠覆重大品种的合成工艺,打破国外大品种的垄断;另一方面,有助于鼓励支持更多药企向由传统筛选向合成生物学进行转型升级,尽快让一批国产创新生物药打响中国“名片”。

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覃重*、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叶海峰、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张余和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张立新就行业主题做专题报告。上海市生物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秘书长,上海市生物工程学会合成生物学专业委员会主任王勇和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副理事长、上海东富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程锦生参加圆桌对话。

这些产学研界的大咖们普遍看好合成生物学的产业前景。他们一致呼吁,上海能够在产业*策、技术布局、人才吸引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让产学研各界能够形成合力,全面迎接合成生物学的春天。

本期海上院士讲坛由上海证券报、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共同主办,上海市工业经济联合会、上海市微生物学会、上海市生物工程学会协办。

主办方致辞

中国金融信息中心*委委员、董事潘恒宁

中国金融信息中心*委委员、董事潘恒宁表示,“十四五”纲要中提出,我国将强化医药健康领域战略科技力量,聚焦量子信息、光子与微纳电子、网络通信、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现代能源系统等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形成结构合理、运行高效的实验室体系。

合成生物学作为生物科学在二十一世纪刚刚出现的分支学科,近年来研究进展很快,已经开始向医药健康、环境等各个领域有了不同程度的渗透。与传统生物学不同,合成生物学是构建的过程,相当于用工程学的办法搭建生物体,也被称为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新一代的生物合成学对生物体系进行全视角、多维度的研究,有巨大的潜力。

邓院士长期从事微生物代谢分子生物研究,主攻放线菌遗传学及抗生素生物合成的化学生物学,在合成生物学方面有着高屋建瓴的见解。邓院士还会与在场的学界、产业界专家进行思想的碰撞,给在座嘉宾带来思想盛宴。

海上院士讲坛是由上海证券报、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等机构共同主办。上海证券报是由新华社主办,中国证监会法定披露证券市场信息媒体,现已形成涵盖报纸、网站、客户端、视频、

1
查看完整版本: 邓子新院士生物药物研发从被动筛选到主动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