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作者/于长震
1、做了有半个多月,真心太累了,坚持不下去了。到现在才跑了有三千块钱左右,开发区还好一点,市区根本没人要货的。怎么办啊?
2、于老师你好,我在杭州干了2个月,先不说语言障碍,就是在拜访中很多看似简单的事情都变得很复杂,医生不为我的热情所动,甩脸子时常碰到,我感觉自己快崩溃了,真想不干了!
3、太难了!是该退出的时候,虽然心有不甘,但是没有头绪,也许自己真不适合当一个小药代,我需要躺一会了。
不像其他工薪阶层按部就班,医药代表工作时间不固定,去哪忙碌自己决定,找客户聊聊天、吃吃饭,工资和可观的奖金就到手了,这似乎是很多人刚刚接触医药代表这个职业的一些看法,符合人类趋利避害的本能特点。很多新人选择医药代表职业是认为该项职业的诸多特点能给自己带来预期的收获,但是对自己的能力是否匹配的认识是不足的,一是职业工作主要内容和难度并不完全了解,其次职业能力匹配还需要在实践中检验,而且很多能力需要在实践中获得,例如拜访技能。
这种通过实践逐步获得职业岗位匹配能力的过程特点是所有行业都必备的规律,又有谁能在专业毕业时就成为技艺高超、经验丰富的某类职业人士呢?除了不具备某类职业的基本条件外,很多新人主要是依靠自己的兴趣和自己解决问题能力的大小来判断自己是不是适合某个职业,但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样需要在实践中提升。这就是很多经验丰富的职业人士在告诫新人不要在困难面前轻易放弃的内在原因。
当你选择了医药代表职业后,也许有人会告诉你,初期三个月也被称为“太上老君的八卦炉”或者“黑色三个月”,是考验新人是否能适应职业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集中地让新人认识产品、客户、市场的内在特点,尝试使用沟通交流技能,进行时间管理、自我管理和激励等职业行为。
特别是在认识产品、客户、市场等环节,困惑与不解层出不穷,如果企业提供一位好的带教师傅或者善于培训的上级,新人在这方面会迅速进步;但是如果没有这样的条件,就会很痛苦,但是我们不能坐以待毙,要自己争取学习机会,残酷的现实就是如此,我作为新人也曾经历过这样的苦恼,也是在朋友的帮助下进入优秀的企业受到良好的培训,现在自己本身从事答疑解惑的培训工作,具备为大家提供一些学习和指导的条件和机会,尤其是为缺乏带教和培训机会的新人扶一把,也许是杯水车薪,但是如果你不主动,你我同样无缘相识。
当市场的开发或者维护工作进一步深入时,新人会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似乎会利用“车轮战”向你进行轮番挑战,而新人更希望自己面对重重问题可以迎刃而解,一扫而光;实际上很快你就会发现一些问题的解决需要等待合适的时机,例如,一天你拜访一位陌生的主任,主任见到你不高兴,发火,甚至把咱们赶出办公室。我们这一天悲愤、绝望和无法改变和这个主任的客情现状,我们只能过两天再来,才发现那天主任被院长批评心情不好,回想起来有些后怕,那天的悲愤和绝望差点燃烧了你的信心。
即使这样,还会有众多的新人被暂时难以解决的堆积问题折磨得焦虑起来,自信丧失,质疑自我,在看到其他同仁似乎很轻易的在市场中攻城掠地,更加悲观,你所不知道的是,人家辛苦耕耘布局你没看到,水到渠成的收获被你尽收眼底,用别人的成功来折磨自己失利的情怀也是人之常情。
解决之法就是把问题分分类,例如门诊医生不好见,科室主任找不见,药房统方不让见;这三个问题可以按照产生的原因来分,门诊医生没时间,科室主任事太多,药房统方人太多;门诊医生周六周天没有病人见,科室主任上班之前等着见,药房统方晚上人少取药窗口见。问题最大根源还是在于不了解客户工作环境的变化所致,医院转转,医院不同时间患者数量与医生在岗的变化,如果你不观察那真是走马观花看不见。你遇到的问题,其他医药代表都会遇到,有的问题可以立刻去行动,有的问题还需要等待,有的问题的答案在另一个问题的解决上;主任答应你写进药申请单,需要你等等,怎么催促呢?过两天急急忙忙去主任那,说是路过带了些特产,给主任放下不说进药的事就走人,这是欲擒故纵。
因此别太严苛自己马上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重在积累,没有一定的坚持,怎么会有积累呢?这篇文章就算是我给那些准备放弃的同仁一个小小的继续坚持的理由吧!我一直认为医药销售人员的素养是民间诸多行业里的“特种兵”,适应力、学习力、灵活性、韧性都是排在前列的。(医药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