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体物理》一书由蒋民华先生在其开设的晶体物理课程讲义基础上精心编著而成,首次出版于年。当时正值新的功能晶体不断出现,新的器件应用越来越广泛,该书一经出版便供不应求,曾多次影印以飨读者。蒋先生逝世10周年之际,山东大学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组织相关专业教授对《晶体物理》一书进行了修订,在保留原书的重点与特色的基础上,针对性地补充了部分新晶体材料及其相关非线性光学等内容。祝世宁院士为该书再版撰写了序言。年5月6日,在山东大学举办的蒋民华先生逝世10周年纪念会上,该书举行了再版首发仪式,祝世宁院士做了重要发言。
以下全文转发祝院士在再版首发仪式上的发言。
《晶体物理》再版发行仪式
《晶体物理》再版发行仪式上的发言
尊敬的汪老师、尊敬的樊校长、尊敬的各位嘉宾、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是敬爱的蒋民华先生逝世十周年纪念日,我们齐聚蒋先生生前工作过的地方,举行纪念活动,同时举行蒋民华先生编著的《晶体物理》再版首发仪式。在现今开启历史新征程的重要时期,举办这场活动非常有意义。首先我要感谢山东大学的同仁,他们邀请我为《晶体物理》写再版序言并在此致辞,我自知这安排的份量之重,但这的确给了我再一次向先生表达感谢和敬意的机会。
祝世宁院士发言
我们都知道人工晶体是重要的功能材料,中国晶体材料研究起步并不晚,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山东大学就有了晶体专业。文革十年期间,我国各行各业都受到很大冲击,晶体材料研究自然也受到影响,不过一些与国防应用相关的晶体研究并没完全中断,这使得蒋先生在困难条件下还能间断性参加一些晶体的研究,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学术体系。但我国晶体学研究整体上从知识结构到人才队伍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断层。文革结束后,中国迎来了科学的春天,以蒋民华先生为代表的中国老一辈晶体学家才有了施展抱负、大展鸿图的机会。他们不负春风,忘我工作,“育晶育人”,用不太长的时间,在八十年代,就使得中国晶体材料研究风生水起,甚至在一些方向上出现了后来居上、敢向国际前沿挑战的可喜局面。到了九十年代和本世纪初,国内晶体界一批优秀的中青年学者纷纷崭露头角,“中国牌”非线性光学晶体享誉世界。回溯这段精彩的历史,不难发现,一批由中国科学家在这期间自己编著的晶体学和材料科学教材与专著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蒋民华先生的《晶体物理》年出版,是其中较早的一本,是蒋先生根据自己在山大讲授晶体物理的讲义整理编著完成的。这本书确实担当了相应的历史重任,为培养一代又一代的中国晶体物理与晶体材料科技工作者做出了重要贡献。
旧版《晶体物理》
我与《晶体物理》这本书相遇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我在南京大学固体物理专业读研究生。南大固体物理专业源自于早先的金属物理专业,有三门专业基础课:晶体生长、晶体缺陷与晶体物性。晶体生长的教材是闵乃本先生撰写的《晶体生长的物理基础》,该书年首次出版,而另外两门使用的是油印讲义。入学后我惊喜地发现同宿舍一位来自中国科大同学珍藏的一本由蒋先生编写的《晶体物理》,于是我第一次知道了蒋民华先生的名字。当年各种专业教材非常稀缺,这本《晶体物理》成了我同宿舍四位室友的共享读物,它陪伴了我们三年的读研时光,受益匪浅。这本书以学习晶体物理所必需的张量理论为基础,并以此为线贯穿了对晶体的力、电、光等不同物理性质的阐述,系统而又详尽。还记得当年写论文时为了弄清铌酸钡钠晶体非公度相旋光效应起源,我学习了该书中有关轴性张量的内容,终于找到了答案。《晶体物理》一书更侧重于晶体的光学性质,内容涉及晶体中的光的双折射、偏振、电光、弹光和非线性光学效应等。现在回过头看,我想是先生已经注意到了那个年代正是激光技术快速发展阶段,对光学晶体的研究是当时的重点和热点。因此该书这样安排不仅方便了研究光学晶体的学生与研究人员的专业学习,也满足了一大批从事激光、非线性光学、光信息处理及光电子其他领域的科学家补充有关晶体知识的需求。这也是当年为什么经过多次影印仍供不应求的原因。
新版《晶体物理》目录
这次《晶体物理》再版相隔已四十年了,这期间晶体材料研究发展很快,大量新晶体被发现和应用,除了激光与非线性光学晶体外还有几类半导体晶体和各种功能晶体等。先生生前就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