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年确定性的机会,我觉得还是从医疗行业中寻找,虽然年初以来,医疗行业也出现了黑天鹅,虽然顺周期的远洋运输,稀土有色业绩暴增,但从长期来看,这些业绩暴增几十倍的公司,主要是因为大宗商品的涨价,而大宗商品的涨价,并不具备长期可持续性,一旦商品下跌,则这些公司又变成巨亏的企业。当然有人说为何不选白酒,其实我们1月底就告诉大家,白酒板块的估值透支了2年以上。看到某人说现在买白酒,要做好亏15年的打算,我们没有那么悲观,但如果你真的在春节前买了白酒,真的要做好未来2-3年不赚钱的打算,毕竟白酒板块的增速太慢了,消化估值是需要用业绩来填充的,即使达到每年10%的行业增速,业绩翻倍也需要7年。相对于白酒,医疗行业则增长则快很多。虽然超跌反弹过后,医疗行业估值有所修复,有些CXO又回到了60-80倍PE区间,但是相对于每年30%的增速来说,业绩翻倍只需要2.5年,按照高增长高估值的逻辑,CXO行业的公司,给与60倍PE其实也是合理的,3月9日跌到40-50倍区间,其实是低估了(个人理解,仅供参考),所以我们认为,反弹过后,医疗行业,虽然选择不低估,但是估值并不特别离谱,除了CXO,医疗行业的细分市场依然存在机会,所以今天我们就聊聊医疗板块的细分子行业的机会。
一、医药大幅领跑指数
3月中旬以来,医药指数上涨8.88%,上证综指上涨0.91%,医药板块反弹明显。行业回暖,细究背后一季报增长,以及产品价格变动也起到助推作用。
原料药价格走势维生素品种价格出现分化:年2月,VE、VB2、VA、VB1及VK3价格出现不同幅度的上升,其中VB2、VB1、VK3上涨幅度相对较大,其他维生素产品价格小幅上涨。
前期由于海外新冠疫情持续发酵,维生素需求旺盛,尽管国内生产厂家恢复正常生产经营,但短期仍供给紧张,从而导致维生素价格上涨。近期化工产品普涨支撑成本面,国内厂家持挺价心态,维生素市场出现上涨。
抗生素中间体整体保持稳定:年2月,大部分抗生素中间体价格保持稳定,6-APA出现小幅上涨。年3月响水爆炸事故导致国内7-ADCA、4-AA停止报价;年7月初4-AA部分厂家恢复报价,由于供给偏紧张,后续价格有望上涨。随着海外多国疫情出现拐点,疫情稍有缓和,下游需求趋于稳定,同时国内复工复产,价格趋于稳定,建议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