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药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未来房企的竞争,是龙湖模式与建业模式的竞
TUhjnbcbe - 2021/5/3 9:39:00

文︱刘德科

前几天,建业地产宣布将分拆代建业务上市。建业地产本身就是港股的上市公司。

此前,绿城中国分拆的绿城管理也是代建业务;如果建业的代建业务成功上市,它就是中国第二家代建上市的公司。

如果成功,建业在港股就有四家上市公司,这四家公司比较有趣:第一家是建业地产,就是做地产开发的;一家叫建业新生活,是做物业服务的;一家叫做筑友智造科技,是做装配式住宅的,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建筑工业化;还有一家是建业代建业务,就是即将上市的公司。这四家上市公司放在一起,非常典型地反映了中国房企的多元化模式。

听起来好像比较无聊,我们换一个说法:它涉及的是二十年后哪几家房企可以笑到最后的问题。

我们来看一下当前中国头部房企的战略生态。先分成两大类——

第一大类叫「跨行多元化」,就是跨出房地产去造车或者做医药,干什么事情的都有。我们的能力有限,「跨行多元化」不在我们的研究范围之内。

绝大多数房企还是「聚焦房地产」的类型,这个领域又可以分成几类公司:第一类公司业务很杂,什么事情都做,但是这些业务主次不清晰,所以这类公司「属于战略不清晰的综合能力强」;第二类比较多见,就是以地产开发和物业服务这两大块的业务为主,这种公司现在也会活得很好,但是总体来说它是缺乏综合能力的;第三种就是我们今天要聊的「建业模式」和「龙湖模式」。

我们来看一下「建业模式」。我们刚才讲了四家上市公司(当然,还有一家正在分拆,应该很快就成功了),分别对应的是地产开发、物业服务、轻资产代建和装配式建筑,这四家上市公司是在产业链上纵向做深的。

本来大家都是做房地产开发的,由于房地产开发的需要,做了物业,公司长出来了,为了更深层就是做代建,帮别人建房子,如果往产业链再深下去,就是装配式建筑。也就是说,整个房产品的革新,最终还是要依赖于科技的进步,要依赖于装配式住宅的进步。

中国房地产的建筑施工工艺是非常落后、非常原始、非常粗糙的,在装配式建筑这一块上,推进的公司非常少。建业已经有装配式建筑的上市公司了,虽然规模不大,做的业务辐射有限,但是这颗种子毕竟是要长出来的。

龙湖也是聚焦房地产,但是它是在产业链上横向做广。它先有住宅开发,这是一个空间,住宅的空间;然后它有商业运营,也就是龙湖天街等等,又变成商场的空间;还有长租公寓,又变成另外一个空间;还有物业服务。

龙湖把这四个主业务叫做「四大主航道」,一听这个战略就非常清晰。目前龙湖做的养老等等其他业务,都是非常小规模的尝试,不是「主航道业务」,而叫「点心业务」。

龙湖不仅战略清晰,还执行得非常极致。举一个小例子:龙湖在全中国有那么多楼盘,但是几乎不做写字楼。其他房企哪一家没有写字楼?龙湖就是不做,连龙湖北京总部的写字楼都是租来的。

「龙湖模式」和「建业模式」是战略清晰的两个代表。二十年后,在舞台上活力四射的中国房企,不是龙湖模式,就是建业模式。

请注意,我们讲的是模式,不是说二十年后龙湖和建业会非常厉害,而是说这两种模式会非常厉害——也有可能会有万科、恒大、碧桂园、金茂、金地等等。无论它们怎么发展,如果能笑到最后,沿用的不是龙湖模式,就是建业模式。

现在龙湖和建业都不在中国房企的销售额十强里面——本来龙湖是在十强里的,但是他们不肯花钱买榜单,就被排除在外了。

这就是中国未来房企大概的故事。在我们纷繁的时代,聚焦比其他一切更重要,房企如此,我们每个人也是如此。

?向左滑动,看完整PPT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未来房企的竞争,是龙湖模式与建业模式的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