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外包服务
1.产业现状
我国医药外包市场总规模将达亿元,拥有较大增量空间。年,我国CRO行业市场规模接近亿元,C(D)MO行业市场规模超过亿元。此外,相较于全球CRO行业渗透率,我国CRO行业渗透率较低,预计年将增长至40.3%。中国制药企业更多专注于仿制药开发,对CRO需求较弱,随着国家出台*策鼓励创新药开发,企业在创新药研发上的投入力度加大,越来越多小型创业型生物制药公司成立,而创业型制药企业将更多依赖CRO服务,未来CRO的需求和业务渗透率将快速提升。
图1:-国内CRO行业渗透率预测
资料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其次,新药研发及其回报存在高度不确定性,而医药外包公司在研发投入持续提高的背景下,即使在疫情之下,医药外包板块受到的影响也较小,继续维持着较高的景气程度,业绩实现稳步增长。从CRO/C(D)MO企业情况看,该领域企业在年上半年的业绩表现依旧强劲。虽说Q1季度受疫情影响导致阶段性的增速放缓,但Q2季度已然迅速恢复高速增长状态,预计年该行业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同时,共享全球医药外包行业的成长红利,行业订单持续向中国转移,加之疫情影响,产业转移更加明显,预计后续海外产业转移有望加速。
2.驱动因素
我国医药外包行业已具备相应条件,处于接收全球产业转移的第一梯队。全球医药外包行业发展迅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但受制于昂贵的研发成本,产业逐渐向中国、印度等CRO行业发展相对成熟、人力成本低的新兴国家转,除了人力成本,我国还具有相对较低的环保成本、较大规模的病患市场和工程师红利等支撑条件,同时,国内传统企业转型和中小型生物科技企业快速崛起,提升研发投入,为产业转移进一步奠定基础。
*策红利不断释放,是国内医药外包行业高速成长的重要驱动因素。年5月,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开展化学药品注射剂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的公告》,给医药外包服务行业再次送来“*策红包”。此外,近些年国内*策,药品审评审批加速、仿制药一致性评价、MAH制度等系列重大医药*策,推动国内药品研发投入提升及研发生产相分离,不断推进国内医药外包服务行业高速成长。
3.制约因素
尽管近年来医药外包服务行业实现了快速增长,但仍然是一个集中度较低的领域,企业跑马圈地开展并购的空间很大,单一业务能力的医药合同外包服务公司将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基于节约成本和加快研发进度的考虑,企业会将研发业务外包给市场占有率高,并且能够提供一站式服务的医药合同外包服务公司。国内主要医药合同外包服务企业为了增强客户粘性已开始着手补齐短板向全产业链布局,年2月,高瓴以每股元的价格参加了凯莱英的定增事宜,共投资23亿元,定增后高瓴持股5%以上,成为凯莱英第二大股东。在非上市公司序列中,融资也是十分活跃,年3月,臻格生物获得万美元A轮融资,生物药物研发生产一站式外包服务商“迈百瑞”宣布完成B轮融资,融资金额超过5亿元人民币。大型医药合同外包服务企业通过并购整合、战略合作加速“一站式”服务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行业集中度的提高,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综合性一体化医药合同外包服务企业将更具竞争力。
4.产业趋势
疫情之下,新冠药物的研发成败也成为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