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药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法华经怎样是最好地供养师父
TUhjnbcbe - 2021/2/25 12:16:00
北京治疗白癜风费用是多少 http://pf.39.net/bdfyy/bdfjc/150401/4601378.html

42.《法华经·授记品第六》之(2)

年版《法华经讲记》·授记品第六(2)

尔时,大目犍连、须菩提、摩诃迦旃延等皆悉悚栗,一心合掌,瞻仰尊颜,目不暂舍,即共同声而说偈言:

大雄猛世尊,诸释之法王。

哀愍我等故,而赐佛音声。

若知我深心,见为授记者,

如以甘露洒,除热得清凉。

如从饥国来,忽遇大王膳,

心犹怀疑惧,未敢即便食。

若复得王教,然后乃敢食。

我等亦如是,每惟小乘过,

不知当云何,得佛无上慧。

虽闻佛音声,言我等作佛,

心尚怀忧惧,如未敢便食。

若蒙佛授记,尔乃快安乐。

大雄猛世尊,常欲安世间,

愿赐我等记,如饥须教食。

「悚栗」是有所期望,又不便于出口。无非是看佛给摩诃迦叶授记了,他们相信自己也一定能够授记。但是在没有授记之前等待授记,是不是很激动啊?就跟做一笔生意一样,我们已经知道要发大财,已经成就了,但在钱到手之前,这个心里是不是有点急啊?一样的道理。

大雄猛世尊,诸释之法王,哀愍我等故,而赐佛音声:「大雄猛」是形容佛之威德。「诸释之法王」是指「缘因佛性」。佛当年是在释迦族净饭王宫示现太子悉达多,以显示出他的真实性。「哀愍我等故,而赐佛音声」,讲白了就是求你老人家给我们授记。

若知我深心,见为授记者,如以甘露洒,除热得清凉:想得到「授记」,不要理解为贪图名闻利养,修行人向佛请法,看看自己到了什么境界,这是一种正常的法喜。「见为授记」,就是能够得到授记。「除热得清凉」,「热」属于一种烦恼,他有一种祈求。

如从饥国来,忽遇大王膳,心犹怀疑惧,未敢即便食:打这个比喻很形象。肚子很饿了,看到人家摆了一桌饭菜,明明知道是给自己摆的,但是主人不讲「大家吃吧」,他不好意思动手。他明明知道要得到佛的授记,但是总要佛讲了以后才能算数。

若复得王教,然后乃敢食,我等亦如是,每惟小乘过,不知当云何,得佛无上慧,虽闻佛音声,言我等作佛,心尚怀忧惧:「忧惧」,这个心态比较复杂,并不是怕佛讲的这个是不是假的?是不是糊弄我的?「忧惧」是讲在没有宣布之前,他心里不踏实。

愿赐我等记,如饥须教食:在佛面前他也顾不得许多了。

尔时,世尊知诸大弟子心之所念,告诸比丘:是须菩提,于当来世奉觐三百万亿那由他佛,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常修梵行,具菩萨道,于最后身得成为佛,号曰名相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劫名有宝,国名宝生。其土平正,玻璃为地,宝树庄严,无诸丘坑、沙砾、荆棘、便利之秽,宝华覆地,周遍清净。其土人民,皆处宝台、珍妙楼阁。声闻弟子无量无边,算数譬喻所不能知。诸菩萨众无数千万亿那由他。佛寿十二小劫,正法住世二十小劫,像法亦住二十小劫。其佛常处虚空为众说法,度脱无量菩萨及声闻众。

前面讲大迦叶是奉觐「三百万亿佛」,这里讲须菩提奉觐「三百万亿那由他佛」,看来他比迦叶大致成佛的时间要长那由他倍数。但是这都是不定数,因为在未来的过程中有因缘果报,还要看各人勇猛精进的程度,还要遇到许多许多意外的偶然的因素。既然是这样,佛为什么搞数字区别?主要在于辨别各人勇猛精进的程度和各人修行的法门。须菩提是修什么?修「空」。摩诃迦叶是修什么?修苦行、供养、布施,还修「首楞严大定」,不一样。凡是明白了「如来藏」以后,修任何法门都能成。「名相如来」,也就是说须菩提喜欢在形相上执著。修空相是不是也是修一种名相啊?他不是那么很灵活。

劫名有宝,国名宝生:「有宝」和「宝生」都是吉祥的名相。这个与须菩提在出生时发生的奇妙变化有关。须菩提生在富贵人家,出生当天家里的宝藏不翼而飞,所以他老爸生烦恼,认为是个祸害,给他取名叫「空生」。他就去找一些算命的一看,人家看来看去,都说你这个小孩子是大富大贵之相啊!所以老爸又为他改名叫「善吉」,是不是对应「有宝」?一个礼拜之后,所有的财宝又失而复得,一样不缺,这下老子高兴了,又改名叫「善现」。「善现」与国名「宝生」是不是也对上了?

其土平正,玻璃为地,宝树庄严,无诸丘坑,沙砾荆棘,便利之秽,宝华覆地,周遍清净:他的佛土庄严与他见空性有关。国土也好,以及你的弟子、大众、国民也好,都是你生生世世的缘分。你对自然环境的泥巴瓦块都有恭敬心,你将来的国土一定像极乐世界一样平整,心净国土净。娑婆世界为什么这么糟糕,知道吗?就与释迦牟尼在因地修行有关。佛批判自己,他曾经在三十亿同名同号释迦牟尼佛法中修行,生生世世都是当转轮圣王。由于他太贪图名闻利养,所以每尊佛灭度的时候跟他说:对不起,不能给你授记,你还有所得。这是在《佛藏经·净见品第八》里所讲:佛告舍利弗。我念过世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值三十亿佛。皆号释迦牟尼。我时皆作转轮圣王尽形供养。及诸弟子衣服饮食卧具医药。为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是诸佛不记我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何以故。以我有所得故。所以我们这些东西都是生生世世跟在老子后面学来的,但从现在开始我们要生惭愧心,将来我们的国土比老师释迦牟尼佛的国土要好,老师高兴不高兴啊?(高兴)。

其土人民,皆处宝台,珍妙楼阁,声闻弟子,无量无边,算数譬喻,所不能知:这个佛土正报——有情福报大,依报同样庄严殊胜,无情国土皆有「见闻觉知」,皆有灵性。

其佛常处虚空,为众说法,度脱无量菩萨及声闻众:这里「常处虚空」是表中道「第一义谛空」。「虚空」代表有,《心经》里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虚空」属于色法。所以在虚空说空法,那叫「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坐虚空是比喻他的因缘是在明心见性的前提之下修「空如来藏」。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诸比丘众,今告汝等。

皆当一心,听我所说。

我大弟子,须菩提者,

当得作佛,号曰名相。

当供无数,万亿诸佛,

随佛所行,渐具大道。

最后身得,三十二相,

端正姝妙,犹如宝山。

其佛国土,严净第一,

众生见者,无不爱乐。

佛于其中,度无量众,

其佛法中,多诸菩萨,

皆悉利根,转不退轮。

彼国常以,菩萨庄严,

诸声闻众,不可称数。

皆得三明,具六神通。

住八解脱,有大威德。

其佛说法,现于无量,

神通变化,不可思议。

诸天人民,数如恒沙。

皆共合掌,听受佛语。

其佛当寿,十二小劫,

正法住世,二十小劫,

像法亦住,二十小劫。

诸天人民,数如恒沙:是指一个大千世界。我们地球这几十亿人口是娑婆世界的一粒沙子而已。所以释迦牟尼佛的这个娑婆国土来讲,也是其数无量、也是恒河沙数的人民。「三明、六神通」前面有解释,自己复习一下。住八解脱:就是「四禅八定」,通凡通圣。这种禅定解脱,在相上看很相似,那么境界呢,就要看你用什么心。你是为了得人天福报,那就是凡夫的「四禅八定」;你是阿罗汉、辟支佛、菩萨的境界,你就是阿罗汉、辟支佛、菩萨的那种禅定解脱。

尔时,世尊复告诸比丘众:我今语汝,是大迦旃延,于当来世,以诸供具供养奉事八千亿佛,恭敬尊重。诸佛灭后,各起塔庙高千由旬,纵广正等五百由旬,以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真珠、玫瑰七宝合成,众华、璎珞、涂香、末香、烧香、缯盖、幢幡,供养塔庙。过是已后,当复供养二万亿佛,亦复如是。供养是诸佛已,具菩萨道,当得作佛,号曰阎浮那提金光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其土平正,玻璃为地,宝树庄严,*金为绳以界道侧,妙华覆地周遍清净,见者欢喜。无四恶道,地狱、饿*、畜生、阿修罗道,多有天人,诸声闻众,及诸菩萨无量万亿,庄严其国。佛寿十二小劫,正法住世二十小劫,像法亦住二十小劫。

从「各起塔庙高千由旬」之前,这是授记常用之语,不再重复。「各起塔庙」也是一种特征。迦旃延的修行尽善尽美,就是佛灭度以后,他还要起塔庙;而有的菩萨在因地修行,看到佛灭度就算了。迦旃延从小善解人意。他父亲很早去世,他从小就有智慧缠住他的母亲,叫他母亲不要改嫁。作为领众修行之人,你能善解人意,你同样的一份努力,同样的一个时空点,你会度更多人。有些人好话都不会好讲,几句话把人打发走。在过去,塔是供佛舍利的地方,庙就是寺。庙和寺是干什么的?专门讲学的场所。现在变了,寺庙成了旅游商业的场所。「高千由旬」,一由旬相当于一百里,所以是相当于十万里高。在其它佛土的众生有的身高几千里、几万里,几千万里都有,不要用地球人的眼光来看待。这点很重要,否则你会怀疑佛法。纵广正等五百由旬:「纵广」就是长宽,五百由旬相当于五万里,地球人身材短小,对于这些问题不要少见多怪。

皆以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真珠、玫瑰七宝合成:「七宝」在前面作了解释,它是表我们真心本来面目的品德特征。

众华璎珞、涂香、末香、烧香,缯盖、幢幡,供养塔庙:迦旃延菩萨特别注重佛法教育。在佛灭度以后,既建塔庙供养,又坚持奉持佛之正法教化众生。「涂香」有一种说法,就是身上涂抹香水,表示对佛的恭敬心。「末香」一般指把要穿的衣服放在樟木箱子里,或栴檀香的香木里熏;熏好以后再穿的衣服很香,也是为了表对佛的恭敬。「烧香」,一般是印度一些外道供养天神,烧木头香。那么佛是借助外道烧香来比喻,我们听闻一句正法,明白一个道理,就等于破除了一个烦恼习气,烧了一段烦恼香,香气比喻开了智慧。「缯盖幢幡」,前面已作解释,都是表「法理法义」。

过是已后,当复供养二万亿佛,亦复如是。供养是诸佛已,具菩萨道,当得作佛,号曰阎浮那提金光如来:「阎浮」,是我们这个国土。《楞严经》对我们这个国土的形成有一个说法:我们本来是无形无相的「真空真性」,首先一念无明风动,使这个世界之初首先变出大风轮。风轮有多大呢?十六亿由旬厚,那个方圆是无边无际的。力度有多大呢?你用同样大的金刚轮去打风轮,金刚轮被打得粉碎。风轮就是由我们一念心现出来的,心的力量不可思议。

为什么要控制好我们的心呢?你一个法喜,开大智慧;你一个欢喜心,也是吉祥加持;你一个憎恨心,就给自己造下了无量的障碍,都在你的「阿赖耶识」这个系统里永久保存。我们为什么一念不能变化无穷呢?因为我们对名闻利养太执著,对这个「肉团」太执著。这个肉团,你别说千变万化,你想男人变个美女都变不出来。这是由于我们地球人这个烦恼习气太重。我们三分钟手长出这么长还感到很奇怪,是不是很可怜呐?人家天上人不要说三分钟,一秒钟能变得比天还大。

其实这个肉团身哪是个肉团?只要会用心,当下什么东西都可以变出来。老子、吕洞宾肉身飞天了。*鼠狼一百年都能得人形,一千年就变成*仙,一万年变成白仙,畜生都会变。这就是心的「妙法」。我们现在把自己的本能都丢掉了,要生惭愧心,要生恐惧心。但凡事利弊共存,你成佛的速度比任何国土的人都快。幸亏我们执著这个肉身,幸亏我们没有大的神通道力,我们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这个东西变来变去干什么?不要。把智慧开了以后,一念成大菩萨。只要你用心,在中阴身期间彻底解脱。你起了一个念,对你的色身——这是你最近的国土啊,就会起很大的作用,我们要善于保护它。

那么一念风轮以后形成大风了,不是「三相无明」吗?有了业相无明以后,就出现了转相无明,有了转相无明就长久地打妄想,山河大地就这样出现了,在《楞严经》叫「金轮」。那么出现以后,金轮不是处于风轮的中心地带——由于风轮有一种浮力,金轮就浮在风轮的外围。那么由于风轮与金轮、火轮,注意:摩擦产生热量,这个热量叫「火轮」,但是火轮没有实体,它寄存于其它的物体之中。由于有了火轮,所以使地轮「宝明生润」,就渗透出水分来。现在矿石放到炼钢炉里,一炼是不是就有铁水啊?那么水轮一定是溢出金轮的外面,水轮是不是把金轮托住了?这是宇宙大概的地理构造。

南瞻部洲也叫南阎浮提,这里长着一种檀树,果汁入水,沙石成金,此金一粒,置于普通的金子中,悉皆失色。又说此金方寸,置于暗室之中,光芒照耀像白天一样。故常常把诸佛身相说为「阎浮檀金」。「那提」是河名。迦旃延尊者常常在这条河边修行。这个「金光」是比喻迦旃延尊者的气质特别能为众生所摄受。像阎浮提金那样。因为迦旃延尊者从小能善解人意,方方面面他能做到圆融。

其土平正,玻璃为地,宝树庄严,*金为绳,以界道侧,妙华覆地,周遍清净:这些解释前面都有。「妙华覆地」:表此土众生能够信奉大法。「地」是表心地;「妙华」是表大法。

见者欢喜,无四恶道,地狱、饿*、畜生、阿修罗道。多有天人、诸声闻众及诸菩萨,无量万亿,庄严其国:这个国土没有三恶道,这与迦旃延菩萨从小就善解人意的因缘相关,这也是比况他生生世世在因地修行就是善解人意。所以他成就的国土,必然与他生生世世修行的次第相一致,要不然凭什么大家都是佛,为什么有的国土很脏很乱,有的国土就非常庄严?都是我们自己在因地修行怎样把持好自己。为什么佛当年出世的时候还有人想害他的命啊?都是他过去世中的因缘果报。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诸比丘众,皆一心听。

如我所说,真实无异。

是迦旃延,当以种种,

妙好供具,供养诸佛,

诸佛灭后,起七宝塔。

亦以华香,供养舍利。

其最后身,得佛智慧,

成等正觉。国土清净。

度脱无量,万亿众生,

皆为十方,之所供养。

佛之光明,无能胜者。

其佛号曰,阎浮金光,

菩萨声闻,断一切有。

无量无数,庄严其国。

妙好供具,供养诸佛:「妙好供具」是自己的身口意这三业时时、事事、处处以一切众生为念,「供养诸佛」是供养一切的万法。我经常对信众们讲:你来听经闻法就是最好地供养师父,你自己能以此开智慧;如果我们能够积极地弘扬佛法、帮助众生、供养众生,你也是最好的供养师父。供养一条狗、供养一个泥巴瓦块、把地扫得干干净净的,是不是供佛?有些人形成一种极端,不愿意做脏事小事,好像就是听听经才叫修行,这不是的。听经固然是修行,但是忽略做大大小小的事情,你根本不懂得什么是经。

断一切有:这些菩萨、声闻已经断除了界内、界外见思烦恼——声闻是断除界内烦恼,菩萨是断除界内与界外烦恼。所以这个「一切有」是作为一种烦恼之结。

尔时,世尊复告大众:我今语汝,是大目犍连,当以种种供具供养八千诸佛,恭敬尊重。诸佛灭后,各起塔庙高千由旬,纵广正等五百由旬,皆以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真珠、玫瑰七宝合成,众华、璎珞、涂香、末香、烧香、缯盖、幢幡,以用供养。过是已后,当复供养二百万亿诸佛,亦复如是。当得成佛,号曰多摩罗跋栴檀香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劫名喜满,国名意乐。其土平正,玻璃为地,宝树庄严,散真珠华,周遍清净,见者欢喜。多诸天人,菩萨声闻,其数无量。佛寿二十四小劫,正法住世四十小劫,像法亦住四十小劫。

这些经文都带有千篇一律的含义。号曰多摩罗跋栴檀香如来:「多摩罗跋」就是汉地讲的那种香,叫藿香。能够清热解暑,比喻佛法能除烦恼之热。「栴檀香」已解释。

「喜满」与「意乐」与目犍连神通第一相关。「神通」表自在快乐。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我此弟子,大目犍连,

舍是身已,得见八千,

二百万亿,诸佛世尊。

为佛道故,供养恭敬,

于诸佛所,常修梵行。

于无量劫,奉持佛法。

诸佛灭后,起七宝塔,

长表金刹,华香伎乐,

而以供养,诸佛塔庙。

渐渐具足,菩萨道已,

于意乐国,而得作佛。

号多摩罗,栴檀之香,

其佛寿命,二十四劫,

常为天人,演说佛道。

声闻无量,如恒河沙。

三明六通,有大威德,

菩萨无数,志固精进,

于佛智慧,皆不退转。

佛灭度后,正法当住,

四十小劫,像法亦尔。

我诸弟子,威德具足,

其数五百,皆当授记。

于未来世,咸得成佛,

我及汝等,宿世因缘,

吾今当说,汝等善听。

长表:「表」是装潢。金刹:一般地是指宝塔或者寺庙前面的旗杆,表一种力量、权势,以佛法来教化众生,教化国土。这段经文需要重复强调的是,种种供养诸佛——「诸佛」是指一切众生,有情到无情,这是培养我们的心态,明心见性即为供养一切诸佛,不可以仅仅理解为在世的活佛。

我诸弟子,威德具足,其数五百,皆当授记,于未来世,咸得成佛:这是佛在给四位菩萨授记以后,他不能在法华会上耽误更多的时间。如果这样光授记五百得多长时间?「皆当授记」:讲明了,是五百个弟子集体授记了。具体宣布的话或者换一个场合,有其他那些大弟子代为宣布一下。

我及汝等,宿世因缘,吾今当说,汝等善听:为什么给上面这些菩萨授记?为什么又提前给五百罗汉先笼统地授记?

往期精彩回顾

专题开示

依止上印下广法师的条件

专题开示

上印下广法师自序

专题开示

上印下广法师宿王戏月光三昧开示

专题开示

上印下广法师观世音菩萨真实义开示

专题开示

上印下广法师《清明祭文》

专题开示

上印下广法师用佛学凝聚和谐正能量

专题开示

上印下广法师详解一心三藏

专题开示

上印下广法师开经偈释义

专题开示

上印下广法师用佛学凝聚和谐正能量

专题开示

上印下广法师佛法命脉·如来藏

专题开示

上印下广法师《菩提论》

专题开示

如是我闻真实义(第五次修订版)

专题开示

过五关度六将证菩提(第五次修订版)

专题开示

上印下广法师专访系列合集

慈悲法语

传递正能量合集

慈悲法语

生命之秘合集

灌顶章句

《楞严经》字开示(视文-上)

灌顶章句

《楞严经》字开示(视文-下)

灌顶章句

《楞严经》一切众生轮回的根本

灌顶章句

《楞严经》业果相续之因缘

灌顶章句

《楞严经》精华——字偈颂

醍醐妙法

《法华经》什么叫「开悟」?

醍醐妙法

《法华经》怎样才叫「万法平等」?

醍醐妙法

《法华经》如何检验自己的境界?

醍醐妙法

《法华经》你已经成佛但自己不知道

醍醐妙法

《法华经》成为大法师的十种条件

醍醐妙法

《法华经》受持一句《法华经》的功德

醍醐妙法

《法华经》无量的分身佛从何而来有

讲记合集

《心经》讲记视文全集

讲记合集

《阿弥陀经》讲记视文全集

讲记合集

《妙法莲华经》讲记视文全集

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扫描

1
查看完整版本: 法华经怎样是最好地供养师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