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药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医药代表,如何直面行业纠风
TUhjnbcbe - 2021/2/9 2:08:00

授权作者/仲崇玉

思谟医药咨询首席顾问兼总经理,专注于医药行业的系列微咨询项目。

纠风,纠的什么风?谁又是纠风的目标对象呢?医药代表,既不要自己对号入座,但也不要感觉事不关己。行业有不正之风,我们都是受害者。就像堵车,你堵着我,我堵着他,谁都觉得无辜,却又找不到事情的原委。最后交警出面疏导,总要有人管么。在一系列措施中,其中一个可能就是连绿灯也不让你过。红灯不让走,天经地义,绿灯为什么不让走?是不是没道理?紧急的时候,解决问题和讲道理,往往只能选择一个。这样理解纠风,必定有人讥讽为单纯。可是,这个时候想那么多,又有什么用呢?绿灯,会永远不让通过吗?当然是暂时的。可是在让行之前做什么?我们毕竟还有要去的地方,待在原地怎么到达目的地呢?除了待着不动,还有什么可做?这是摆在医药代表面前的一道题,也是给公司管理层的一道题,都是必答题。很多公司不觉得这是自己的必答题,一切照旧,无动于衷,就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没有任何决定,没有任何应对,没有任何公开的态度,就好像这只是医药代表自个儿的事。算是冷漠,还是懵了?有人辩解说,这是监管部门的*策,我们企业能干什么?既不能不遵守,又不能不工作,除了一切照旧,还能做什么?反商业贿赂是从年就开始的,我们不都是这么过来的么?为什么要在此刻大惊小怪呢?行业环境毕竟变了,我们很难无视这个变化。无论是一线管理,还是二线管理,还是高层管理,都遇到空前的挑战。如何理解这个变化,如何描述这个变化呢?第一、思维合规以为合规只是一阵子,这个“以为”不再成立。从语言合规,书面合规,到行为合规,已经很长时间,但是如果思维不合规,仍然是行不通的。客户的合规意识,新生代员工的合规意识,绝大部分员工的合规意识,都在提升。越来越少的人还会抱着侥幸的态度,维持固有的行为习惯。现在普遍的认知是,只是一份工作而已,为什么要让自己在红线附近游弋呢?没有任何利益,可以大过安全。无论从什么角度,不合规的思维都是死局,只能带来不可复制,不可持续的结果。再隐蔽的思维,也会在行为的局限中露出端倪。当务之急,是从企业层面正式采纳合规的思维,从根子上断了不合规的做法。可是思维深藏于内,怎么确保思维层面的合规呢?实际上,思维就是行为,是行为背后的目标。想要思维合规,就要让每个行为的目标明确,可以公开,可以透明,让各个级别的员工都深信这个目标,而且做得到。有的人说,我们早就这么做了,还用你说么?比如,我们拜访客户的目标,就是传递专业医学信息,或者改变客户观念,或者发现客户真正的需求。这样的目标似是而非,并没有起到效果,即便有了业绩,也是另有原因。何以见得?说起传递专业医学信息,行业里常见现象,往往是传而不递,传而不达。更多时候,我们只是自说自话而已,何曾想到对方的受体在哪儿?我们只是阐述卖点而已,有谁在意买点在哪儿?再说改变客户观念,我们首先要识别客户观念吧?可是,客户观念连客户自己都未必知道,我们又是如何识别的?客户真正的需求,这恐怕是各家公司的会议室里最高频的词汇了。言必称“需求”的,也许指的是需要;言必称“探询”的,也许早已做出判断。要发现客户真正的需求,就要能看见,如果大家都看见的,多半不是需求,还要见人所未见,那就是洞察,而要洞察,就要去掉判断的习惯,这是很不容易的。这么说显得非常刻薄,当然谁也不能无视日常的努力。同样不能无视的是,努力的效果正在逐步递减。思维合规,从检视每一个重要行为的目标开始。无论对错,先明确才好。明确,是任何形式合规的起点。除了拜访,科室会,城市会,学术沙龙,卫星会,学术研究,发邮件,发
1
查看完整版本: 医药代表,如何直面行业纠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