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迅速
分秒必争
用最快的速度
抢救
确诊
进行手术
让命悬一线的病人转危为安
这便是急诊科孙斌医师的日常
专家简介
孙斌,滨医附院急诊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滨州市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山东省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青年委员,山东省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急诊重症学组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中*与职业病医师分会委员,滨州市医学会灾难医学委员会委员。医院急诊科进修学习,年参加山东省卫健委组织的培训团赴美国考察急诊体系的建设、运行及管理,年参加中国第1批援汤加医疗队赴汤加王国执行援外医疗任务。
主要研究方向为急危重症与中*。从事急诊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10余年,对急性有机磷中*、百草枯中*等急性中*及心衰、呼衰、休克、脓*症等急危重症的救治抢救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掌握心肺复苏术、有创/无创机械通气、血液净化、血流动力学监测等技术。
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SC收录4篇,核心期刊收录3篇。参编著作2部,参与完成省省医药卫生发展科技计划级课题1项、市级课题2项,取得发明型专利2项。
抢救室的故事
午后,抢救室里少有的宁静时刻,有的医护在讨论上午的抢救,有的在整理文书记录,有的在查对着药品器械。
“医生在哪里?”“救命啊”,急切的呼救声打破了这片刻的宁静。一位老人被家属半扶半抱地送了进来。
“先躺在这张床上,病人怎么?”我迎了上去,发现病人显然已经没有了意识,面色青紫,四肢瘫软,触摸颈动脉没有搏动。患者出现呼吸心跳骤停了,没有片刻的迟疑,立即开始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并大声喊道“患者心跳呼吸停止,迅速过来抢救”。其实,还没有等我说完,同事们已经聚拢过来,分别站在了不同的抢救位点,开始连接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路,静推肾上腺素,气管插管,无需过多的交流与指令,多年来形成的默契使的抢救过程顺畅而有序。
“孙医生,患者是室颤。”
“立即进行电除颤,能量选择J。”
“充电,旁人请离开,放电!”
除颤完毕,患者似乎没有什么变化。又进行了2分钟的胸外按压,“患者仍然是室颤,再次除颤”。望着监护仪上杂乱无序的室颤波形,我再次下达了指令。
又一次除颤过后,监护仪显示患者心律转为了正常窦性心律,患者身体出现了轻微的躁动,面色好转,也睁开了眼睛。
“暂停抢救”,我示意大家暂停。
“大爷,能听见我说话么?”我拍了拍患者肩膀,大声喊道。
患者将头转向我,有点吃力地轻轻点了点头。
抢救成功了,大家稍稍松了一口气,继续进一步的诊治……
行医感悟
医院是一个生与死较量的战场,那么急诊科就是这个战场最激烈的前沿,急诊科的医生护士就是敢于面对一切险阻的特种兵。“医”路走来,在急诊室见证了各式的期盼、感激、焦虑……拼尽全力把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时,就是我最快乐的时刻。解除病痛、救死扶伤,我们时刻准备着!
觉得喜欢就告诉我们,你“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