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保合是富国国企改革和富国*工指数分级等基金的基金经理,也是富国量化与海外投资部的副总监,属于部门元老级的人物。
富国的分级基金系列产品,王保合是主要缔造者之一,而他的对分级基金的X.0的阐述,是业内不多见的高屋建瓴的方法论。
满足客户的需求是产品的生命力
去年10月份,整个分级基金的市场份额大概在亿左右;到年3月31号,市场份额增长到亿;而到6月30日,份额已经增长到4亿份,用爆炸式增长来形容毫不为过。
谈到分级基金的快速发展,王保合表示,在设计分级基金产品的时候,必然要问自己三个问题:一是为什么分级基金在牛市里面能够快速的增长;二是为什么分级基金在牛市里能够让投资者分享牛市盛筵;三是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年到年7月份,这段市场并不是很牛,或者相对熊市的过程当中,为什么分级基金还能保持份额的增长。
搞清了这三个问题,才能思考应该如何设计产品满足客户的需求。王保合表示总结下来,分级基金产品规模持续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两点。
首先,满足了多类投资者的需求。分级基金对收益进行了分级,分A类份额和B类份额,A类份额主要是类固定收益,它满足低风险投资者的需求;B类份额是杠杆型工具,满足风险相对中等偏高的投资者需求;母基金是普通的指数型基金;在A类B类投资过程中,还存在着套利的机会,又满足了套利投资者的需求。一个产品能满足四类投资者的需求,自然投资它的客户也会增加。
其次,提供了一个便利的杠杆工具。市场上B类投资者可以采用直接投资B类份额来获取杠杆工具。虽然现在市场上的杠杆工具很多,比如股指期货,并且可以做到杠杆率比分级基金杠杆率还要高,但依然有大量投资者选择分级基金。
低门槛多优势的交易工具
投资者的选择有道理的,王保合认为原因如下:一是门槛低,元钱就可以投分级B,但是股指期货不可以,沪深一张合约的面值,按点大约在万到万,保证金就要缴14万左右,把中小投资者挡在了门外。
二是股指期货标的是中证、沪深这样的宽基指数,没有任何行业和主题方面的特色。但是分级基金的标的划分行业主题,能够供投资者提供一个更灵活的投资标的。
三是投资分级基金,可以简化投资者的投资逻辑。普通人做投资的时候,要经过两步,先发掘市场热点、行业、主题,然后在行业和主题里面寻找龙头股。但如果选择分级基金做投资的话,完全不用挑选个股了。
有投资者可能会认为自己选择的股票是选龙头股,为什么还要选指数分级基金来跑赢投资平均水平呢?王保合解释说,根据他做的统计分析,B类份额在放在指数成份股里的收益水平能排到90%的分位数,原因是B类份额有杠杆。除非投资者确信自己选的个股能跑进行业前10%,否则的话选分级B收益会好得多。王保合举了个例子,去年他路演的时候,有投资者夸耀说他买的成飞集成比富国*工B涨得好,后来停牌了,但是谁能想到复牌之后是连续几个跌停呢?而成飞集成在暴跌的时候,*工指数那几天是上涨的。这个是非常典型的个股风险与指数分级对照的例子。
四是A类固定收益类份额也能享受牛市的盛筵。比如去年12月份市场很火爆的时候,B类份额溢价非常高,出现了很多套利盘,抛盘打压A类的价格,导致了A类当时隐含的收益率达到了7.5%左右的水平。出现这种现象可以理解为B类份额愿意给A类份额分享牛市的盛筵。
分级基金产品的“进化”
分级产品在模式上一直不断创新,以满足投资者的需求。年的时候,国投瑞银发行了瑞福分级,采取了半封闭的模式,并且采用规模上限的机制来运作,但是它的收益结构非常复杂,而且还是主动管理模式,透明度相对不高。
年的时候,长盛发行了全封闭运作的同庆基金,AB同时一起募集,上市自动拆分,封闭期中间不打开。但它没有套利机制,A份额折价非常高,并且也是主动管理模式。
而现在的第三代分级基金,是从银华深开始的分级基金,也就是现在的A/B份额分别上市,母基金不上市,可以配对转换套利的分级基金。现在深交所上市的分级基金基本采用这种模式。
第四代分级基金,是上交所推出的,交易效率更高,不过目前品种比较少。至于第四代是否优于第三代还有待验证。但是第三代是优于前两代的。
那么基金公司要如何抓住分级基金产品设计不断进化的机会呢?王保合讲述了富国的布局路线。
第三代分级的1.0产品,是跟踪宽基指数,也就是中证、沪深指数分级等。这样的投资标的没有任何特色,对公司来讲也没有开发门槛,投资者想发挥一点点能动性都很难。
2.0时代的产品,出现了行业指数,有跟踪房地产、医药等行业指数分级产品出现,但富国并没有进入这个领域。
富国做的是3.0的产品,也就是主题型的分级基金。从最早的中证*工指数分级、国企改革指数分级,到后来的新能源汽车指数分级、移动互联网指数分级、工业4.0指数分级等。因为主题型的标的指数复杂度远远高于行业和宽基指数,某种程度上这是一个护城河。而这些指数是富国的团队与中证指数公司合作开发的。
王保合以国企改革为例分析到:目前国企改革指数的企业按照范围来分有多只,但是要从这里面选出只作为指数成份股。同时,行业指数调整周期通常是半年,而该指数调整周期是三个月,只为了更紧密跟踪市场的最新变化,这对指数的编制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这是富国在产品设计上一直保持的一个理念,就是重研究轻发展。以研究为基础,然后创新产品,这也使得富国在新产品布局上多次领先了行业。富国的*工、国企改革、新能源汽车、移动互联等都是市场上第一只该概念的分级基金,从而夯实了富国在分级基金市场上的重要地位。
重研究轻发展的模式还使富国的分级产品获得了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性:场外份额占比大!富国*工就达到了场外场内各占一半的结构,而市场上的其他家分级基金大都份额是在场内的。场外投资者买母基金,没有杠杆,是追求长期的投资者,原因就是认可这个主题。这是重视研究的结果。最终表现出来的,是富国规模迅速增长的效应。
未来目标是更高的转换效率
最后,王保合也讲述了对于分级基金产品未来的构想。
目前,投资者如果想从A家基金换到B家基金,首先要赎回A家公司的产品,然后申购B家的产品。赎回通常需要三到五天的时间,再申购又需要一天的时间。王保合提出,“如果富国既能够提供好的主题型产品,又能打造一揽子标准化的产品的话,投资者实际上就可以在富国完成产品间的转换。因为分级基金就是一个工具,结构上没有本质差异,只是主题热点在不断切换。我们要给予投资者一个高效转换的通道,他就会选择我们的产品。”
王保合表示,如果首先可以实现公司内转换,效率可以达到T+0申购T+0转换T+1确认,那么资金可以基本做到没有损耗。产品在交易所如果可以实现更高的效率,那就能产生一定的差异化优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