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有70亿人口,其中,50亿的人可以获得救命药物,20亿人则没这个机会,怎么办?一些机构认为,药企需要伸出援手。
非盈利性组织药品可及性基金会(AMF)11月20日发布了《药品可及性报告》,继年后再次列出了在药品可及性方面付出持续努力的TOP20跨国药企排名,分析了全球最大的20家制药公司如何解决个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77种疾病(病症、病原体)药品可及性的问题。
《药品可及性报告》指出,制药行业在推动药品可及性上逐渐走向成熟,在规划和许可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实践模式,今年的TOP20排名中,GSK继续保持第一位,诺华由第三升至第二,武田排名在年上升最快,由第15位升至第5位,提升了10个名次。
GSK、诺华、强生、默克是药品可及性方面的领先者,这四家企业将可及性作为自己的商业主张,并始终如一的投资于全球卫生界已确定为紧迫优先的项目。
武田自年以来提升最多,提升了10个位置,它在研发和定价方面表现的特别好,引领着众多得分接近的中等排名公司,这也说明了对于居于这个位置的制药公司来说,业绩的小变化将导致排名的大变化。
以下是详细榜单(满分5分):
公司得分11葛兰素史克4.诺华3.强生3.默克2.武田2.诺和诺德2.赛诺菲2.卫材2.阿斯利康2.罗氏2.辉瑞2.默沙东2.吉利德科学2.勃林格殷格翰2.百时美施贵宝2.拜耳1.艾伯维1.第一三共1.安斯泰来1.礼来1.27原始数据图:
路透社根据报告分析,仍有许多跨国药企在向贫困国家提供药物方面做得不够,在包括癌症等重要疾病领域,这些地区的治疗可获得性还有很大差距。从报告中也可以看到,虽然所有的公司都在某种程度上进行可及性工作,然而,仅有一小部分公司在为解决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药品可及性问题而开展大量活动,例如,全球卫生界认定为有限的研发仅有5家公司在执行,而且其中一家公司承担了三分之一,另外,差别定价也仅有5家公司在推动。
两年一度的《药品可及性报告》也是在督促制药企业为穷人做更多的事情,两年来,制药公司的确触及到了更多的医疗资源不足的人群,比如通过降低一些药品的价格和提高专利的透明度,这是值得赞扬的,但是,此类战略仅针对少数的疾病,并且通常仅限于少数几个国家,主要是中国、印度和巴西等大型新兴市场,对于中国、巴西和印度等新兴市场来说,尤其在定价和注册方面,以及向当地制药商转让专利和其他生产能力方面,受到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