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上半年回顾
年上半年,医药行业延续去年下半年的下跌态势,整体跌幅达21%,排名申万31个一级行业第26位,跑输沪深指数。医药子行业全部下跌,且跌幅均超过10%。
6月初以来,伴随整体市场的好转,医药行业也迎来了一波反弹行情,但从反弹力度看,仍相对温和。
目前板块估值已回落至历史低位
当前板块盈利预测估值26.2倍,低于全部A股(扣除金融),溢价率-13.9%。
基本接近年最低估值水平(23倍)
就Q1业绩来看,业绩增速同比有所回落,收入增速环比有所回升
Q1业绩增速同比有所回落,主要原因在于上年同期在低基数效应下增速较高,而今年Q1行业逐步恢复至常态化增长。但与Q4增速相比,Q1收入增速环比有所回升。
细分板块方面,多数细分板块Q1增速同比有所回落。
Q1,医药生物行业三级细分板块中,收入端仅医疗耗材同比有所下滑,利润端化学制剂、其他生物制品、医药流通、线下药店、医疗耗材、医院、其他医疗服务同比有所下滑。
与上年同期增速相比,收入端仅血液制品、疫苗、线下药店、医疗设备、医疗研发外包增速同比有所提升,净利润端仅医疗设备增速同比有所提升。疫苗、医疗设备、体外诊断、诊断服务、医疗研发外包业绩实现快增。
2、年下半年政策展望
药品集采:第7批集采预计下半年开标
参考前六批集采,预计本次集采中标价格平均降幅大概率在53%左右。
集采纳入的品种不断扩大,但降价的幅度有所缓和,杀出“地板价”的情况会越来越少。由于集采趋于常态化,预计对市场的冲击趋于边际减弱。
从政策导向上看,集采倒逼药企进行创新转型,对于仿制药企业来说,低端、易仿药品已经无法提供给公司足够的利润,首仿药、难仿药、创新药才是仿制药企业未来的利润点。
3、医药产业链
①医药产业上下游的景气繁荣,核心来自政策引导下的创新转型、以及全球分工下的产业转移,持续看好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国产替代的机会。
②产业链价值挖掘下,当前上游处于行业红利期,具备更高景气和更快增速。
③控费倒逼,中游的产品型企业,正处创新转型过渡期。
经历多年的行业出清和股价调整,部分仿制药、中药公司有望率先恢复;试剂、耗材则逐步走出集采影响,期待创新升级和国产替代;创新药有望加速出清,回归真创新的竞争。
4、年的特点:高成长向稳增长的切换,对于估值和确定性的要求、以及疫情在其中的反复催化和扰动。因此结合长期与短期,建议寻求医药下半年的投资机会,并布局明年。
(1)业绩性价比:①兼顾成长与性价比:特色原料药、专科制剂、连锁药店、中药等。②高成长的估值修复:持续看好业绩强劲的细分赛道,积极把握调整后的估值修复,包括CRO/CDMO、生命科学服务;以及成长空间广阔的创新药械等。
(2)疫后修复:下半年环比拐点,明年上半年同比低基数下高增,一年维度的业绩催化。①终端服务及渠道:连锁药店、医疗服务;
②产品型:消费属性产品,专科耗材、疫苗、生长激素、血制品等。
5、总结
在上年同期增速基数较高的背景下,医药生物行业Q1整体仍能实现较快增长,表明行业具有较强的增长韧性。随着国内散点疫情趋于控制,预计下半年行业增速有望回升。
从政策展望来看,下半年第七批药品集采、第三批医疗器械集采、医保谈判等即将开展,预计对市场的负面冲击有限。
从估值上看,目前行业整体PE已回落至行业近十年来估值的底部,相对沪深整体PE溢价率也已处于行业近十年来溢价率新低位置。
总的来说,目前医药生物板块中长线配置机会已经显现,建议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