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药,不只是降价一件事“一粒药”的困境如何破解?
每经记者刘玲每经编辑陈俊杰
“我病了三年,四万块钱一瓶的正版药,房子吃没了,家人被我吃垮了。”这是今年7月引发热议的影片《我不是药神》中的一句台词,也是很多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以下简称慢粒白血病)患者的真实写照。癌症患者在高药价面前为了求生,不得不选择低价走私药,徘徊在法理与人情之间。
一直以来,中国的抗癌等原研药价格居高不下。为解决百姓用药贵用药难的问题,有关部门出台了多个政策促进(进口)药降价,包括实现抗癌药品零税率等。但同时,破解“一粒药”的困境,还需在医疗改革、医药创新和投资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年12月3日,由每日经济新闻主办的“中国医药资本论坛”将盛大召开,百位医药行业专家、上市公司高管将齐聚广州,共论医疗改革,齐探医药创新,论道医药投资。
“天价”抗癌药
电影《我不是药神》中,慢粒白血病患者在病情的慢性期需要长期服用瑞士“格列宁”维持生命,在中国每盒定价三四万元,一盒只能服用一个月,一位患者每年的用药费用就超过40万元。不堪重负的患者,为了求生不得不选择低价走私的仿制药,这种药的价格只是瑞士药的二十分之一。
实际上,电影里那些慢粒白血病患者,是国内癌症群体的一个缩影。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一期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年全国恶性肿瘤估计新发病例数.4万例,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分钟有7个人被确诊为癌症。
而对于这其中的多数癌症患者来说,抗癌药品的价格决定了他们生存希望的大小。以肺癌治疗为例,“抗击肺癌神药”欧狄沃,单支费用高达2万元,一年的治疗成本约合人民币96万元;另外,肺癌治疗药物“特罗凯”,每盒价格约在元;从英国进口的“正版”易瑞沙,每粒在国内要卖多元,一瓶30粒药片价格为10元。
惊人的药价,让“一粒药”拖垮了一整个家庭。正如《我不是药神》电影里的慢粒白血病患者所说,“我病了三年,四万块钱一瓶的正版药,房子吃没了,家人被我吃垮了。”
《我不是药神》播出后,引发了热议,并且引起了国家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