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9月20-22日在深圳举行的GBAS第六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医学峰会暨全球生物医药创新论坛,着眼全球生物医药前沿趋势,聚焦免疫治疗、整合医疗、精准医学、转化医学等新观点、新技术、新方法,有效推进生物制药产学研的快速融合。同时,论坛搭建政府、特邀嘉宾以及有意向合作企业深度互动交流的平台,打造产学研投一体化发展新模式。
以下为“圆桌论坛:生物医药跨境投资与创新发展”的精彩演讲实录。
对话嘉宾
主持人:
上海诚存投资创始合伙人方贤赟
嘉宾:
深圳市前海高新国际医疗孵化平台董事长许靖
深创投健康产业基金投资部总经理周伊
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杜德平
美国迈平方MSQVenturesCEOEchoYang(杨芳)
方贤赟:随着“十三五”规划快速的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整个发展速度在日益加剧,真正走出去对外做海外并购越来越多,我相信杨总之所以能够吸引您在美国服务于国内的企业,那肯定是有这样的需求,有很多的国内企业优质标的的选择,您在国外待了十几年有没有感受,或者给我们分享一下整个海外并购市场发展的趋势,及现在基本的状况是什么?
EchoYang:在过去,大家肯定能深刻体会到不管是国家的政策还是资本市场,中国都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天都有海外的CEO跟我们说,中国每天都能看到哪一家药企并购了一家公司,获得了巨额投资。
第一个,之前,海外的一些企业认为中国的企业是“钱多人傻”,现在,可以看到中国的企业家都变得越来越精明,也聪明,尤其是在医药行业,在过去几年有很多海外科学家华人回到中国,创建公司或成为各大医药企业的高管。
第二个,其实在以往收购和并购的时候,可能更多的企业是比较简单粗暴。那我们既然收到这样的要求,要利润,要销售额高,但是这个估值是低的。现在,大家也越来越懂得国际游戏的规则,或者以理性的心态去投资和收购。
第三个,我觉得是来自于海外的一些变化和意外。以前,它们在卖给中国公司的时候,可能更加的是说卖给你以后我们就没有关系了,但是现在它们更愿意建立长期的关系,能够持续的发展,开发它们在中国的市场。
方贤赟:简单的概括杨总的表述,就是更加对标的质量跟要求,第二个更加的理性,遵守国际的游戏规则,第三个就是不是一次性一锤子买卖,我觉得还是咱们中国人多、消费力大,能长期和中国本土市场赚到钱,但是我另外一个观点持不同的意见,说中国土豪出国外买买买,钱多人杂只是表象,钱多说明别人承认了我们的经济发展,人傻只不过让美国人封锁哪一个项目,是吧?深创投是深圳本土非常优秀的一家企业,那么在这一块生物医药对外的跨境投资方面,做了哪些投资布局,想听周总给我们做一些分享。
周伊:深创投这几年主要有三个战略。第一个是多元化,以前我们主要是做股权投资,现在包括母基金二级市场的公募基金、并购基金、地产基金这些已经开始用了;第二块是专业化,以前是和各地政府合作的各地政府引导基金,人也在当地,那么现在设立了互联网医疗、军工等等这些领域的专业化基金;第三块是国际化,国际化主要是和韩国、俄罗斯、日本、美国、这些国家和地区成立当地的基金。
方贤赟:简单概括周总更加注重的是投资机构的自我修养,觉得咱们现在独立做一些专业的国际化项目的研判可能还不具备有这个水平。
周伊:尝试吧,现在有这个尝试是很好的,不跨出这一步,永远不会有投资的经验的,这是很好的一步,但仅仅就是开始,我觉得还得非常努力。
方贤赟:我相信还是要有一段路需要去走,包括对投资人本身专业素质的提升,包括投后管理也是我们在整个投资行业当中的一个非常核心的问题,现在其实好的项目它不仅仅是投资金,更重要的是如何去做资源导入,做辅导,做风控,包括刚才提到中国现在作为全球第二大药品市场能提供给未来市场成长的可能性。
生物医药本身是一个有很多细分领域的项目,在这个当中我想了解在近几年,许总这两年是做哪些相关领域的工作?
许靖:我觉得中国的市场未来是一个巨大的从生命、医疗、药物巨大的一个商业市场。我们想利用广东省的政策,引进一些国际项目,包括人才、项目转化,这个过程也是走的非常艰难和漫长,包括前面的紫杉醇等前期都跟我们接触过,我们试图从一些有效的人才项目渠道进行孵化和引进。
这几年我们重点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