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Nov
伴随创新药物纳入新医保和政府不断鼓励研发,我国医药市场也在向创新驱动型市场转变,国外药企更是借助进博会的“溢出效应”,以开放包容的姿态不断拓展在华“朋友圈”。本报记者李春莲张敏在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记者见到了全球十五大药品巨头首次齐聚进博会、全球十大医疗器械企业集体亮相参展的场面。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是第五届进博会六大展区之一,展区内签约活动不断,各大药品巨头与国内企业的深入合作借助进博会持续推进。阿斯利康哮喘产品线市场总监赵梁申在展台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对中国的医药市场充满信心,阿斯利康通过与中国不同行业的企业进行合作,比如与京东健康携手,可以借助其渠道让更多的患者用到全球最新的药物”。另外,辉瑞、诺华、罗氏、强生等企业除了首发新品,也希望在中国市场寻找更多的机会。创新研发、合作共赢、数字数智化等成为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的关键词。《证券日报》记者在参展现场观察到,进博会的科技创新氛围浓厚,已经成为国际药品和药械巨头创新产品的集聚地和首发地。国际医药企业纷纷通过创新产品实现对中国市场的开拓和深耕,同时也将加快中国医药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步伐。创新产品成进博会焦点自年以来,进博会已经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一张名片,也成为国际巨头展示自身实力和科技成果的舞台。在我国鼓励创新、药品器械转型升级之际,跨国巨头的创新产品自然成为进博会的焦点。“首秀”成为药企在进博会上展示自身实力的关键词。艾伯维向记者介绍,今年公司带来了在免疫、肿瘤、神经、眼科四大重点领域五款创新产品的中国首秀。“在实体瘤领域,我们带来的是一款在研的同类首创抗体偶联物——Teliso-V(ADC药物),是艾伯维第一款即将上市的实体肿瘤产品,今年年初获得美国FDA突破性疗法认定,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在血液肿瘤,Epcoritamab是一款在研的first-in-classCD3/CD20双特异性抗体的皮下制剂,已向FDA提交了上市申请,用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艾伯维相关人士向记者介绍。新冠肺炎疫情是全球共同面临的公共卫生挑战,药物研发及其成果是抵御病毒的重要基石。记者在现场看到,默沙东与Ridgeback公司合作研发的莫诺拉韦(molnupiravir)亮相进博会,红色的硕大药丸吸引了不少人上前了解和询问。“莫诺拉韦是全球首款获得授权的抗新冠病毒口服药物,目前已在全球40多个国家或地区获得上市许可或紧急使用授权。今年9月份,默沙东授予国药集团该药物在中国境内的经销权和独家进口权。”默沙东展台工作人员方欣悦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公司会和中国相关部门继续展开合作,尽快推动该药物在中国落地,以期惠及更多中国患者,尽早实现本土生产和供应。据了解,11月7日,针对全球首个获批的抗新冠病毒口服药物莫诺拉韦,默沙东将再度携手国药集团举办合作签约仪式。此外,记者还在阿斯利康展台注意到,其新冠中和抗体组合药物Evusheld(尚未在国内获批)也在本届进博会首秀。该药物于年5月份获得中国香港卫生署有条件批准,6月份通过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特殊进口审批,用于新冠病毒暴露前预防。据了解,8月份阿斯利康与无锡药明生物达成本地化生产战略合作,并在本届进博会上宣布共同推动该中和抗体原液的海外出口供应。在创新医疗器械板块,GE医疗在中国发布并首次展出双通道、全环数字化核医学成像设备SPECT/CT——StarGuide,该设备可以“零距离”贴近人体轮廓,最大程度聚焦病灶,获得传统SPECT/CT难以获得的细节图像的同时,还可以实现一次扫描对多个示踪剂成像,帮助改善骨骼、心脏病、神经病、肿瘤疾病的治疗效果。此外,GE医疗还首发超高端排CT——RevolutionCTPower,为中国带来了同时配备宽体探测器和双瞬切能谱成像功能的标准超高端CT设备。在现场,记者看到,医美赛道的企业及产品也备受参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