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彤本报记者李娜北京报道
近日,国邦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邦医药”)向中国证监会递交了招股书,拟主板上市募资27.61亿元,计划发行总数不超过万股,占发行后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不低于10%。
新华融媒看财经记者研究发现,国邦医药的第一大客户同时也是重要的供应商,那么公司是否有“左手倒右手”的资本运作嫌疑?此外,证监会一向将药企的环保工作作为重点监管对象,但国邦医药及其控股子公司多次被环保局开具罚单,罚款累计近70万元,是否会成为公司IPO之路上的绊脚石?
记者针对上述问题致电国邦医药,对方表示,目前处于上市缄默期,不便接受电话采访,可以将采访函发至公司邮箱,内部商讨后会予以回复。但截至发稿记者并未收到任何回复。
第一大客户也是供应商
招股书披露,国邦医药的前五名客户为浙江本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立科技”)、Mylan集团、Abbott集团、Insud集团以及浙江省化工进出口有限公司,其中位居首位的本立科技对国邦医药尤为重要。
记者发现,年-年,国邦医药向本立科技的销售收入从万上升至万,本立科技也从发行人的第五大客户一跃成为第一大客户。
与此同时,国邦医药向本立科技的采购金额分别达到1.30亿元、1.58亿元和2.16亿元,而本立科技则连续三年蝉联国邦医药的第二大供应商。
这意味着,本立科技同时扮演了国邦医药客户与供应商的角色。
记者梳理招股书发现,截至年3月31日,国邦医药与本立科技正在履行的采购合同共有四项,合同金额分别为万、万、.8万和万,标的物均为胺化物。但值得注意的是,本立科技作为国邦医药的第一大客户,两者间的销售合同却未在财报中进行披露,反而对排名更靠后的客户,其执行合同金额及标的物进行了详细披露。
公开资料显示,国邦医药主要从事医药及动物保健品领域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中医药板块涵盖原料药、关键医药中间体及制剂,动物保健品板块涵盖动保原料药、动保添加剂及制剂。本立科技主要从事医药中间体、农药中间体、新材料中间体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喹诺酮关键中间体细分行业的知名生产商。
两家公司的业务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也存在弱竞争关系,这不禁引起外界质疑,国邦医药向本立科技采购和销售的产品是否相同?两家公司之间的交易价格是否公允?难不成是“左手倒右手”的资本运作?
对此,新华融媒看财经记者致函国邦医药,但截至发稿,并未收到回复。此外,在国邦医药的招股书中,也并未解释这一双重关系的原因与合理性。
招股书显示,年-年间,国邦医药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9.1亿元、32.8亿元和38.0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1.7亿元、2.1亿元和3.0亿元,收入和利润均实现稳定增长。但公司的毛利率却出现了下滑的趋势,年综合毛利率为29.62%,年仅为25.83%。
需要注意的是,报告期内,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波动起伏,从年的1.48亿,激增至5.42亿,年又突然降至4.41亿,并且公司年的应付账款上涨了34%,预收账款大增67%,在毛利大幅下滑的情况下,公司此番操作,是否有“突击增利”的嫌疑?
此外,公司报告期内各期末的存货余额规模也比较大,年存货价值为6.16亿元,年已经达到8.47亿元。而且和同行业相比,国邦医药的存货周转率明显偏低,未来公司可能面临产品跌价甚至滞销的风险,进而影响到公司的经营状况,也为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蒙上了一层阴影。
环保违规累计罚款近70万
医药行业IPO,环保问题一直是中国证监会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