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第15届西普会上,中康科技商用大数据事业部总经理廖洪惠分享了《洞察药品市场二元轨迹,跨越发展危机》数据报告,多维度解析了0年药品市场二元分化。
廖洪惠认为,零售药店在健康生态中的价值日益突显,未来药店需在药事服务及慢病管理方面提升能力,而医药企业要在药品供给、诊疗服务、终端购药渠道,甚至宣传渠道有所创新。在大健康市场,未被满足的市场空间仍巨大,慢性病健康管理市场、医美市场、大健康领域、口腔护理、眼科健康、母婴服务仍是蓝海洼地。
以下为报告主要内容,6氪经编辑发布。
健康产业进入新业态
药品市场二元发展格局形成
经济、人口等宏观环境变化,人们对于生命质量的要求提升,追求全新高质量生活状态使得健康产业进入新生态。另一方面,经营者在0年普遍直观感到消费动能疲软,深层次来看或是人口结构发展拐点在0年到来。国家统计局权威数据,我国人口已呈现负增长,整体深度老龄化,局部超老龄化的人口结构,01年65岁以上人口占比已达14.%。
当前国民疾病谱也发生显著变化,年以来慢病和恶性重症成为TOP5疾病种类,相关药品全渠道年度增长市场规模达到4,亿元占比%(MAT0年月),慢病市场急速扩容。当务之急,要构建院内院外一体的以慢病及恶性重症为中心的防控体系。
在此背景下,零售药店在健康生态中的价值日益突显,截至01年Q药店门店数已达到58.7万家,连锁率提升至57%,每十万人拥有药店数提升至4.16家,药店数量攀升覆盖更多人群,满足了下沉市场的药品可及性,未来药店需在药事服务及慢病管理方面提升能力。医药分离、医保控费、双通道、门诊统筹等政策频出,多维度影响医药终端市场发展,一些主要矛盾得到长足发展,在终端格局、药品供给、支付方式、患者需求、创新发展等方面,引领药品市场逐渐形成二元格局。
八大矛盾对立融合
拆解新二元市场格局
标内标外
标外市场重要性不断提升,各渠道份额占比逐年增长。中康CMH数据显示,预测0医院、基层医疗(城市+农村)的药品销售额占比进一步萎缩至57%,标外市场实体药店、电商BC、院内自费药房在00年收获疫情红利的基础上持续发力。
数据来源:中康科技CMH
线上线下
随着患者消费习惯改变,线上渠道继续保持高增速放量。其中OTC消费品快速发展,在维矿/胃肠道/皮肤/眼科领域,BC增速超50%。01年4月网售处方药全面解禁,BC呈快速增长状态,在泌尿/神经/肝胆/皮肤院外BC占比超0%,慢病三高BC增量追赶药店销量的一半以上。
数据来源:中康科技CMH
数据来源:中康科技CMH
中成药西药
今年,中医药再迎政策大年,各种产业利好消息频出,但从市场角度来看,中成药与西药在不同渠道呈现不同的增长格局,医院端化药受集采降价影响销售额有所下滑,中成药增长向好,驱动品类为感冒/止咳/口腔咽喉/肌肉骨骼,零售端化药快速增长,驱动品类为维矿/肿瘤品类,BC市场药品齐聚发力。
数据来源:中康科技CMH
创新药仿制药
未来十年“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发展方向明确,在医改“腾笼换鸟”的背景下,肿瘤药、新特药、儿童用药、罕见病药、孤儿药等创新药驱动药品增量市场。集采后,原研替代加速,国产仿制药占比大幅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品牌重要性愈加提升,尤其在标外市场,通过创新引领和成本导向获得增长的药品,唯有提高自身产品的品牌效应,抢占患者心智,才能让竞争力得以最大化释放。
高收入低收入
从需求端来看,也呈现明显分化。品牌用户健康支付意愿高,高客单水平、用户人均花费最高并且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