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营销
医药板块发展求稳商业化运营转型在即医药行业目前整体发展趋势放缓,受疫情、政策影响,资本退潮较为明显。随着国家医疗政策改革的持续深化,在医疗、医保和医药的三医联动下,国家药品谈判、集中带量采购已迈入常态化。受到政策的影响,各药企在加大研发投入的同时,审时度势,在商业化运营方面不断进行创新变革。从销售终端角度来看,许多过往的明星产品、主力产医院转战零售药房、电商渠道和新特药房(DTP),部医院端的销售占比已接近5:5。从合作模式角度来看,传统的商务运营也面临更多的转型变革,考核更加倾向于CSO和业务指标,商业流通企业和制药厂家的合作不断升级。从技术端而言,随着新技术的迭代与升级,行业内跨国企业及国内头部企业均通过数字化转型以提升整体的研发、商业化运转效率。
总体而言,医药营销商业化运营的转型大趋势使越来越多快消行业(FMCG)人才进入医药零售、医药电商领域。从板块角度而言,检测诊断是大热板块之一,在传统处方药领域中,自身免疫、中枢神经系统药物(CNS)较为火热,疫苗板块也热度持续;销售方向持续增长的需求集中在院外的布局,包含零售跟线上的管理岗位;市场准入领域,市场准入、创新支付、医院列名等都是热点方向,策略岗位需求新增较为明显。从职能方向看,目前,销售端职能过于饱和,外企流动率降低,多家公司均在进行组织结构的调整优化,降低临床销售的重要性,同时新创公司对于开设新商业化队伍的态度也更为保守。
复合人才变抢手人才流动有新变化具体到人才背景,市场方向,具备优秀英文能力的年轻候选人成为热门;准入链条方向优先考虑复合型人才,因此同时具备咨询与业务经验、销售与市场经验、保险与药企背景经验及跨区域管理经验的人选备受市场青睐;零售方向,具备一线外资药厂或快消行业经验的中层管理人才需求持续增长。
在增长放缓的大背景下,各公司在招揽人才时均采取了更为谨慎的态度。初创型、成长型公司更看重人选的性价比,而外资等更具有吸引力的大平台对人选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人才流向来看,随着资本注入和新药审批流程的加速,国内创新型公司需求持续增加,人才流动呈现由外资向国内企业流入的趋势。
人才缺口:市场准入策略经理、零售大客户经理、新产品开发经理
人才来源:快消行业(FMCG)跨行业流动
医药研发
医药研发—临床
行业趋于理性求转型热点板块更迭过去几年,中国医药创新药研发迎来大规模爆发式增长,在资本介入的背景下,新药市场内存在一定泡沫,但随着疫情不确定性上升和全球经济下行影响,行业发展整体回归理性。一方面,前期投入巨大且暂无得到阶段性成果的企业,面临自砍(对外抛售)研发管线或退出医药市场的挑战以适应市场变化;另一方面,伪创新的企业热度已逐渐退去。基于当下疫情全球化、经济贸易冲突持续的现状,临床行业正逐渐由速度取胜向创新、差异化取胜上转型,各企业都在不断寻找新靶点新方向。从具体赛道角度分析,目前,肿瘤赛道趋于平稳,但癌症领域仍旧是全球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