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news.39.net/ylzx/bjzkhbzy/index.html在分散化布局的背后,信邦制药如何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本刊记者晓光/文年一季度,信邦制药(.SZ)实现收入12.46亿元,同比下降20.2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万元,同比下降.0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为-万元,同比下降.82%。然而,奇怪的是,在规模不及同行的情况下,信邦制药却实现了更高的毛利率,这是为何?医药流通业务缺乏竞争力信邦制药主要业务有三大块,分别为医疗服务、医药流通、医药制造。年,公司医药流通业务收入为38.42亿元,占收入的比重为57.73%;医疗服务的收入为19.43亿元,占比为29.2%;医药制造的收入是8.34亿元,占比为12.54%。这三块业务中,医药流通业务收入占比最高。Wind数据显示,-年,信邦制药的“药品”业务收入为28.01亿元、35亿元、41.25亿元、42.75亿元、39.98亿元,纵观5年的发展,公司“药品”业务的增长并不快,-年已经连续3年增长停滞,并且出现小幅下降。从规模角度来说,信邦制药这块业务没有任何优势。年,同为医药流通行业的国药控股的收入为.73亿元,上海医药的收入为.66亿元。医药流通是一个很大的行业,据商务部数据,年中国医药流通市场规模为亿元,而前瞻网估计年医药流通市场规模近亿元。在如此巨大的行业中,如果无法形成规模优势,那么它的价格优势和成本优势就无法更好的体现。除此之外,信邦制药医药流通业务的毛利率也令人担忧。-年,信邦制药医药流通的毛利率为11.15%、10.42%、11.44%、15.37%、16.92%,而国药控股毛利率分别为8.2%、8%、8.31%、9.06%、8.83%,九州通的毛利率分别为7.57%、7.84%、8.44%、8.63%、8.75%。长期以来,信邦制药医药流通的毛利率均高于竞争对手。在医药流通领域,高毛利率并不是好的现象,因为医药流通行业的壁垒很低,主要比拼的是规模,高毛利率势必会影响规模的增长。年以前,信邦制药的毛利率平均为11%,年后大幅增长,结果是同期销售收入增长停止并出现了小幅下滑。由此可见,信邦制药毛利率的提升对公司规模的增长以及业务的竞争力是有很大影响的。在医药流通行业中,高毛利率并不能成为公司的竞争优势,反而很容易受到低价的竞争。这与公司的战略也有着密切关联。年后,公司提出“打造成为高科技的医疗服务集团”。这意味着,公司已从年以前的“全产业链医药医疗公司”转变为以“医疗服务集团”为主的业务结构。年,信邦制药提出,“管理层将围绕打造高科技医疗服务集团”的发展战略以及董事会既定经营目标,按“稳规模、调结构、防风险、增效益”的经营思路开展工作。”这更加明确,公司的医药流通业务将会加速边缘化。从长期来看,未来要想在医药流通领域占据一席之地,不仅仅规模要大,而且价格和成本要有竞争力。规模越大,价格和成本的竞争力就越明显,而这些显然是信邦制药所不具备的。所以,从长期而言,医药流通业务为信邦制药带来的价值是难以持久的。医疗服务业务不聚焦年,信邦制药医疗服务的收入是19.43亿元,占收入的比重是29.2%。自年公司提出“打造成为高科技的医疗服务集团”战略方向后,纵观这4年时间,公司医疗服务业务的发展并不理想。在医疗服务领域,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等医疗机构,医院的定位各不相同。从布局来看,很显然,信邦制药采用的是多元化战略。令人担忧的是,这种多元化布局的背后是盈利能力的低位徘徊。-年,公司医疗服务业的毛利率分别为18.71%、16.1%、18.13%、17.59%、14.65%。同期,复星医药医疗服务业务(医院为主)的毛利率分别为25.35%、26.16%、27.89%、26.34%、25.52%,爱尔眼科的毛利率分别为46.59%、46.11%、46.28%、47%、49.3%。由此来看,信邦制药医疗服务业务的毛利率是很低的,而且还在不断下降,医院品牌的竞争力是欠缺的。不仅仅盈利能力低,信邦制药医疗服务业务的营业收入增速也不理想。年报数据显示,-年,信邦制药医疗服务业务收入为11.97亿元、13.37亿元、15.55亿元、19.43亿元,4年只增长62.32%。同期,医院为主的复星医药医疗服务收入分别为16.76亿元、20.88亿元、25.63亿元、30.4亿元,4年增长81.38%;医院爱尔眼科同期的收入为40亿元、59.63亿元、80.09亿元、99.9亿元,4年增长.75%。对比来看,信邦制药医疗服务的营业收入增速并不算高。值得注意的是,信医院是贵州省唯一的三甲肿瘤医院,年,医院实现收入9.93亿元,实现净利润万元,医院之一,也是最具有潜力的医疗品牌,但遗憾的是公司并没有把精力和资源完全集中在这个点上,而是进行了分散布局,不仅导致盈利能力不断走低,同时也会错失肿瘤医院的规模化机遇。医院的价值是巨大的。通医院,目前的市值超过亿元,爱尔医院,目前公司的市值近亿元。在肿瘤专科领域,年6月29日,海吉亚医疗已经成功在香港上市。自年成立以来,海吉亚医疗通过内生性增长、战略医院合作等多种方式,建立了覆盖全国、以肿瘤科为核心的医院及放疗中心网络。截至年6月,海吉亚医疗拥有10医院和15家放射治疗中心,遍布中国9个省市,目前港股的市值已为亿港元。随着更多肿瘤医院的崛起,信邦制药打造品牌医院的难度也会越来越高,公司似乎正在错失这个机会。资金压力与日俱增由于行业布局过于分散以及不断的并购,信邦制药的资金压力与日俱增。-年,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为58.97%、39.94%、43.47%、52.38%、51.55%。从资产负债率的角度来看,信邦制药并不算高,但这无法掩饰公司所面临的资金压力。年年末,信邦制药的货币资金为12.36亿元,而短期借款高达34.35亿元,大幅超过了货币资金总额。年第一季度末,公司货币资金为15.66亿元,而短期借款高达37.51亿元,情况仍然不见好转。如此之高的短期借款给公司带来了很高的利息费用。-年,信邦制药的财务费用为1.1亿元、万元、万元、1.16亿元、1.48亿元。与此相比,同期公司的净利润为1.68亿元、2.43亿元、3.31亿元、-12.83亿元、2.64亿元。由此可见,利息费用对于信邦制药净利润的影响是巨大的。而且,更为奇怪的是,年年底,信邦制药的短期借款为34.35亿元,财务费用为1.48亿元。年第一季度,公司的短期借款为37.51亿元,但是同期的财务费用只有万元。在短期借款增加的情况下,公司财务费用却在大幅下降。为何公司的在短期借款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今年第一季度公司财务费用突然大幅下降?对于财务费用突然的异常变化,公司似乎需要给出更多解释。对信邦制药来说,形成资金压力的最大因素是公司的应收账款,高企的应收款和较低的盈利能力让信邦制药的资金压力不断加大。-年,公司实现收入41.80亿元、51.57亿元、60.02亿元、65.8亿元、66.55亿元,而期末的应收账款为14.71亿元、22.03亿元、24.07亿元、27.05亿元、28.03亿元。5年时间,信邦制药的收入只增长59.25%,而应收账款增长90.55%,应收账款增长的速度远高于营业收入,这说明公司收入增长的质量一般。由于信邦制药最大的业务是医药流通,医药流通业务的特点是毛利率低,无技术壁垒、话语权弱,所以这很难解决目前公司的资金压力。除非信邦制药的医疗服务业务和医药制造有所突破,否则还会面临更为长久的资金压力。对于公司的发展方向、各个业务的毛利率等问题,《证券市场周刊》记者已经向信邦制药发去采访函,截至发稿公司没有进行任何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