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药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新村变美老村变富
TUhjnbcbe - 2020/6/24 11:26:00

新村变美老村变富


    □通讯员


    陈晓东


    闫宗春


    本报


    马德明


    一处是张家口市宣化区东北15公里外的深山沟,一处是距离宣化主城区不到1公里的新农村。两地的距离,隔开了姚家沟的新村与老村。故鸟恋旧林,搬迁村搬出了一户户村民,却剪不断一缕缕乡情。


    如何让老村和新村共同发展?姚家沟村探索实行“一村两治”模式:老村依托优势发展种植、养殖;新村优化、美化环境,着力打造宜居家园。如今,老村建起现代化绵羊养殖基地,3000多平方米的羊舍饲料库、青贮池、办公区等设施完善,6000多只绵羊成了村民的“摇钱树”;新村崭新的牌楼、干净整洁的道路、新建的村民文化广场、活动中心……见证着新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


    姚家沟老村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土地贫瘠,曾是名副其实的贫困村。从1986年开始,为了生计,年轻村民陆续搬迁到紧邻主城区的新村,如今新村村民有182户,401人。而不愿离开的21户、52人留在老村,他们多是留守老人和绵羊养殖户。


    “许多村搬迁后把老村土地租赁出去或者废弃,可老村是我们的根,谁能忍心眼睁睁看着它消失?”看着留守的21户村民,村*支部书记孙晨云动起了脑筋。


    姚家沟老村远离城区,有着优质的天然草料,无污染的地下深井水,传统方式养殖的绵羊一直很受市场青睐。但养殖户长期都是“各自为*”,分散养殖和销售,在管理、技术、疾病防治等方面都比较落后,致使每只羊纯利润很低。


    2013年12月,姚家沟老村开始整合资源、“抱团”发展。5家养殖大户牵头成立了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510亩,筹资500多万元发展种植、养殖业,养殖户纷纷加入。现在,在合作社的带动下,老村建起了干净、整洁的绵羊养殖基地,实行了科学、统一管理。今年,全村可出栏成品羊6000只,每只羊纯利润达到500元左右,养殖户人均纯收入超过万元。


    如何让新村与老村“合伙”发展?寻找共同的致富项目是最佳途径。


    一次路经邻村,孙晨云发现有人在种植牡丹。回村之后,他请农技人员进行实地考察,结果发现姚家沟老村非常适合种植油用牡丹。经过反复研究,今年,合作社决定在流转的400多亩土地上试种这种高产出、高含油率、高品质的油用牡丹。


    “牡丹籽仁经加工可制成食用、药用油品,牡丹花瓣、花蕊、叶子还可用来制茶。油用牡丹种植三年后见收益,一次种植可收获60年,每亩收益可达3000多元。”合作社成员高继海算了一笔账,“我们一定要种好这‘铁杆庄稼’!”


    不仅老村要种牡丹,新村也要在每家的房前屋后都种上,这样不仅有经济收益,也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村民杨志国开心地说:“家家户户都种上牡丹,姚家沟不就成了牡丹村了。”


    “2013年我们旧村村民放羊,新村村民外出打工,人均年收入只有4000元。2014年,我们成立合作社养羊,实现了收入翻番。三年后,油用牡丹有了收益,村民收入还要再翻番。”谈起姚家沟今后的发展,孙晨云信心十足。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村变美老村变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