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桶装水 首次检出潜在致癌物
炎炎夏日,在家喝桶装水,在外喝瓶装水,已成了不少人的生活习惯。可目前市场上琳琅满目的瓶(桶)装水产品是否都可以放心饮用呢?昨日,云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公布了最新一期全省瓶(桶)装饮用水产品质量跟踪监督抽查情况通报。
瓶装水合格率超九成
据介绍,此次抽查的重点对象为全省获得生产许可证的饮用水生产企业;抽查的重点产品为瓶(桶)装饮用纯净水、天然矿泉水、山泉水及其他饮用水产品。重点对微生物、重金属、质量理化指标、消*剂残留及衍生物的检测。
云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于国忠说,本次抽查中还新增了对溴酸盐含量的检测。溴酸盐是矿泉水或山泉水等天然水源在经过臭氧消*后生成的副产物,在国际上被定为潜在致癌物。在我省饮用水产品质量跟踪监督抽查中,我们将溴酸盐指标纳入对饮用天然矿泉水、山泉水及其他饮用水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检验项目范围,使得今年的抽查对瓶(桶)装饮用水产品质量的判定更为严格。
于国忠说,一般在深层矿泉水中多多少少都含有溴化物,这些矿泉水在用臭氧消*时,如果处理不当的话就有可能形成溴酸盐,从而导致产品质量出现问题。
在抽查的341家企业363个批次产品中,共抽查桶装饮用水332个批次产品,占被抽查产品总数的91.46%,有264个批次产品实物质量符合国家标准规定要求,产品实物质量抽查批次合格率为79.52%,较上一年同期的82.5%下降3个百分点;而瓶装饮用水共抽查31个批次,占被抽查产品总数的8.54%,有28个批次产品实物质量符合国家标准规定要求,产品实物质量抽查批次合格率为90.32%。
首次检出潜在致癌物
从数据上看,本次检出的桶装饮用水产品合格率较上一年下降了3%左右。之所以会造成产品实物质量抽查合格率下降,云南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一位负责人告诉,一是因为本次抽查覆盖面的扩大,共抽查341家生产企业,较上一年抽查的287家增加54家,抽查363个批次产品,较上一年抽查的313个批次增加50个批次;二是在本次抽查中,对矿泉水、山泉水、其他饮用水检验增加了溴酸盐项目,因而对该类饮用水产品质量要求更高,判定更严,从检验情况看,在实物质量抽查不合格的72个批次产品中,有14个批次产品检出溴酸盐,其中有12个批次产品除溴酸盐外,其余指标全部符合国家标准规定要求,占抽查实物质量不合格产品总数的16.67%。
在抽查中,微生物指标超标成了产品不合格的首要因素。在不合格的72个批次产品中,有36个批次产品微生物(菌落总数、霉菌、酵母菌等)指标超标,占实物质量抽查不合格产品总数的50%。由于一些地方小型工厂其加工设备陈旧老化,在微生物指标控制方面常常会出现漏洞。于国忠说。
此外,在不合格产品中,有5个批次产品标签标识不规范,占抽查不合格产品总数的6.85%;有15个批次产品电导率不符合国家标准规定要求,占实物质量不合格产品总数的20.83%;有26个批次山泉水产品实物质量与标签标识明示质量指标不符,占实物质量抽查不合格产品总数的36.11%;有8个批次产品溶解性总固体指标达不到国家标准规定要求,占实物质量抽查不合格产品总数的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