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湖医药90后年轻博士夫妇科研新成果发表于 [复制链接]

1#
“古语有言:“夫妻二人同心,其利断金。”这种现象在湖医药尤甚。近些年,湖医药大力引进高端学术人才,“夫妻双双把家还”的现象比比皆是,博士们都携家带口,扎根山区,安心投身湖医药大家庭。博士夫妇余贤*和赵群就是其中之一。”今年6月,国际学术期刊CancerLetters(影响因子6.,医学一区)在线发表我校基础医学院博士夫妻“赵群和余贤*博士研究组”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院章海兵研究组的合作研究论文“MLKLattenuatescoloninflammationandcolitis-tumorigenesisviasuppressionofinflammatoryresponses”。该研究揭示了MLKL通过调控炎症反应抑制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作用。

程序性细胞坏死是受坏死通路蛋白RIPK1/RIPK3/MLKL精密调控的死亡方式,与多种疾病发生密切关联。越来越多研究表明,除了细胞坏死,这些坏死通路蛋白与非细胞死亡依赖的炎症反应密切相关。因而,阐明坏死蛋白介导炎症的分子机制将为制定有效的治疗策略和筛选药物靶点提供强有力的科学依据。近年来,合作研究组系统研究RIPK1/RIPK3/MLKL在胚胎发育、成体发育、感染、肠道炎症及肿瘤中的作用及药物靶点研究,相关工作已在国际期刊上发表系列论文(CellRep.Sep20;16(12):-;CellRep.Apr25;19(4):-;CellDeathDiffer.Aug;24(8):-;Oncotarget.Jun27;8(40):-.CellDeathDiffer.Apr3;CancerLett.May31;:-)。

该研究利用DSS诱导结肠炎及AOM/DSS诱导结直肠癌模型,发现Mlkl-/-小鼠免疫细胞的过度激活使其对结肠炎与结直肠癌更敏感,骨髓移植嵌合小鼠模型进一步证实造血来源MLKL细胞在结肠炎发生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通过免疫组化和流式分析造模后Mlkl-/-小鼠肠组织、脾脏及肠系膜中的免疫细胞,发现巨噬细胞、DC细胞及T细胞浸润明显增多。分离培养原代BMDM和BMDC细胞,利用TLRs配体LPS及poly(I:C),证明Mlkl-/-BMDC细胞中MEK/ERK信号通路激活更强,产生的炎性细胞因子也更多。

该研究阐明了MLKL通过抑制DC细胞中MEK/ERK信号通路继而减少结肠炎及结直肠癌发生。MLKL的低表达可作为结直肠癌发生的指标,通过增强MLKL的表达防治结直肠癌,为药理研究提供靶点。

赵群和余贤*是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了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湖北医药学院PI基金和博士启动基金的资助。

—全媒体中心—

来源:基础医学院

编辑:鲍晓宇

审核:徐秀娟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官方微博

湖北医药学院

欢迎投稿,加入我们:hbmuxb

.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