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去哪个医院看白癜风好 https://m.39.net/baidianfeng/index.html广药集团最近遇到一些麻烦事。
6月23日晚,白云山发布公告称,经慎重决定,公司及广州医药决定暂时中止推进建议分拆,这意味着广州医药IPO计划暂时搁浅。白云山董秘办向媒体表示,根据市场后续环境会考虑重启IPO,但具体时间并不好预测。
广药集团旗下最大的业务板块是“大商业”,即广州医药所从事的医药流通业务。年《财富》世界强榜单中,广药集团首次上榜,排名第位,成为全球首家以中医药为主业进入世界强的企业。实际上,创造了集团三分之二收入的广州医药在其中贡献了大部分。
到“十四五”末,集团旗下上市公司超过5家——这是广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楚源在年8月对外界透露的目标。为此,广药集团积极推动子公司广州医药上市。年7月2日,广药集团收到中国证监会的批复函,允许旗下医药商业板块广州医药到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但一年过去,眼看证监会的批文已经到期,广州医药却中止了赴港上市的计划,不免令人唏嘘。广药集团能在年前完成宏愿吗?
业务遇到危机,同伴公司拆东墙补西墙
广州医药是广东省内最大的医药流通企业,成立于年。
早年间,国有医药企业工业和商业分得并不是很清楚,广药集团既从事药品分销和零售,又组织药品生产,俨然是一个全产业链的大国企。其中负责药品流通业务的广州医药自然就成了广药集团的核心企业。
年到年,广州医药总收入分别为亿元、亿元及亿元,占广药集团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86%、65%和70%。但因为其商业流通属性,广州医药净利润非常低,这三年分别只有2.72亿元、3.95亿元和4.24亿元。
技术含量不高、仅靠不断扩大经营规模,才能保证企业能正常的盈利,一直是医药流通企业的痛点。但这并不能阻碍广州医药独立登陆资本市场的雄心壮志。
实际上,国内四大医药流通企业国药控股、上海医药、华润医药以及九州通,它们的利润表现也都一般。健识局梳理这中国医药流通行业四巨头的财务数据发现:其中三家年药品分销业务毛利率都不算高,如果扣除其他成本,净利率水平可能和广州医药差不多。
医药流通企业的经营方式大致有“快批”和“纯销”两种,分别对应常规理解的批发和直营业务。广州医药和几大流通企业一样,从制药商以及医药供应商拿货,医院和零售药房配送,既有快批,也有部分纯销。
传统的销售方式受到国家“两票制”和集采政策的影响比较大,药品本身价格空间就急剧萎缩,流通企业还不得不加紧步伐建立自有的分销渠道,以图保住微薄的利润,操作空间其实并不大,也产生不了太多业务上的创新。
另一个方面,大型医药流通企业非常“吃”现金流,医院、医保部门的回款不会特别及时,流通企业必须给合作方垫款,会导致大量现金流被占用。
年至年,广州医药的银行贷款从65亿元升至77亿元。但还好,广州医药背靠广药“王老吉”这棵大树。招股说明书显示,广药集团旗下另一家子公司王老吉大健康曾出手相助,帮广州医药偿还了10亿元的银行贷款,其部分物业的租赁费万元也被抵消。
可以说,广药集团是不遗余力地要实现“十四五期间成立超过5家上市公司”的目标,不惜拆东墙补西墙。
年,广州医药经营活动现金流降到3.74亿元,收入增长,回笼的款项却比前两年显著减少,显示出流转能力不佳。
“医药物流企业运营的每个环节都需要钱,如果资金周转或现金储备出现问题,将会面临灭顶之灾。”分析人士指出,现如今,医药流通企业并不是好的投资标的。
红利期已过,传统医药商业难获认可
登陆资本市场,融资实现广州医药的业务扩大,是广药集团继续稳坐世界强的关键一步。
但当今的资本市场格局,同一年前已是天差地别,跟不能和医药商业的黄金年代相提并论。医药流通行业业务的局限性限制了市场的想象空间。
年,国家商务部提出,今后中国医药流通市场要形成国药控股、华润医药、上海医药和九州通四家全国性流通企业,以及广州医药、南京医药、华东医药、浙江英特、瑞康医药、柳州医药、鹭燕医药、重庆医药等为代表的若干家省级龙头企业的市场格局。
广州医药等“地方豪强”其实一直在蚕食省外市场,如南京医药将触角伸到东三省,总部在福建的鹭燕医药则在江西、四川有分公司。广州医药同样如此,除了主要覆盖粤港澳大湾区之外,业务范围还包括广西、海南等省份。
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年广州医药占华南地区医药分销市场约12.4%,算得上是医药流通领域的“华南王”。
但健识局梳理发现,排得上号的省级流通巨头基本都在年之前完成了上市工作。年之后,医药行业风起云涌,创新药行业逐渐受到资本